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中国影业玩不转“纳斯达克”?(2)

2010年12月25日 14:46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分析——

  走出去要“靠资本,更要靠内容”

  与能源、电信等行业风起云涌的海外融资不同,中国文化产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寥寥可数,在为数不多的海外融资中,以合资、并购等方式为代表的直接投资仍然是主要方式。

  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血液,虽然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追逐海外上市热潮迭起,但质疑的声音却从未间断。

  决胜海外,是靠资本“烧钱”,还是内容“赚钱”?中国影视真的准备好了吗?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目前文化产业产值占到整个GDP的25%,其中美国的电影及音乐媒体行业已成为美国第二大的出口板块,每年全球收益超过559亿美元(约4472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到4%。美国电影如《花木兰》、《功夫熊猫》,借用“中国元素”狠赚中国票房。而中国本土电影却始终打不出响亮的文化标签入主西方。

  “这当中肯定存在中西不同价值观对接的问题,我们对西方观众的喜好需求了解得太少。但博纳上市,至少说明了国内影视产业在面临加入WTO开放国门最初的震荡之后的复苏。毕竟,本土影视公司对于本土文化和本土受众的了解,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而且长期来看,将有巨大优势,完全可以超过外资或进口大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支庭荣对记者说。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认为,中国影视海外上市能否开拓国外市场,关键还是要放在培植国内市场上。着力打通“大电影”产业链,电影制作、院线发行、电影院投资、后产品开发、影视拍摄基地、上市平台等各环节。做强自己的文化产品,靠文化产品获得可观收益的那一天,“走出去”才能水到渠成。

  此外,记者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海处了解到,影视公司属于文化领域,其产品的经济二元性决定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出,必然带有特殊国家、民族的属性,而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因此,真正的文化产品“走出去”靠的是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仅仅依靠影视公司一窝蜂追逐海外上市的壳未必能推进我们的文化产品“走出去”。中国影业可能在与纳斯达克对接上还需要磨合。

  ■专家观点

  玩转海外市场需要文化软实力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支庭荣:

  “电影公司在海外上市,还不代表‘走出去’。从世界范围内来说,一个影视企业,如果从北美市场获得的收益低于在全球市场总收益的20%,都不能说是一个有全球影响的企业。因此,‘走出去’最重要的标志是打开美国市场。这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制作设备投入上要进入世界前列,而且在剧本的创意和想象力上,在价值理念上,在拍摄制作技巧上达到或超过西方国家水平。因此,中国影视‘走出去’,不能仅限于华语市场,要打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市场,这就要求必须了解西方观众的需求,让他们在接受上不存在太大的障碍。试问一下影视业,对境外观众需求有多少了解?如果这个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成功的那一天将很快到来。上市仅仅是海外扩张战略的先导,更多的工作在于并购和在境外运营的本土化。在世界范围内,如果中国成为经济和政治强国,如果中文成为强势语言,则文化产业走出去要相对容易一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海:

  “中国影视公司纷纷在海外上市,这是国家和政府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行政导向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文化产品等软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就代表着国家形象。一个公司的发展势必经过市场优胜劣汰,逐步走向集中化发展,到达一定规模后再到国际市场融资。海外上市可能加快我们与国际传媒集团同台竞争的速度,既然这样的竞争是早晚的事情,不如趁早下海一搏,即使呛了口水也赚个下海的经验。何况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谢梦)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