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600亿国创母基金扬帆起航 PE与VC并进

2010年12月30日 08: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第一只国家级股权投资组合基金———国创母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PE市场上出现的一只超重量级的人民币基金。

  据了解,国创母基金总规模为600亿元,期限12年,首期资金150亿元,由国开金融和苏州创投集团分别依托国开行和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发起设立,注册地在苏州。

  国开行董事长陈元指出,该基金是国内第一只市场化运作的国家级母基金,是开行运用中长期投融资工具,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股权基金市场化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

  首期规模150亿元

  国创母基金的资产分配为PE(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和V C(风险投资)母基金两个板块运作,这两个板块分别命名为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及国创元禾创业投资基金,国创母基金600亿元的总资产中,这两个板块之间的资产分配为400亿元和200亿元。

  据了解,国创母基金首期资金规模为150亿元,其中PE板块的国创开元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由国开金融为主进行管理,主要投资于专注产业整合、并购重组的股权投资基金。

  V C板块的国创元禾创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50亿元,由苏州创投集团为主进行管理,主要投资于专注早期和成长期投资的创投基金。

  苏州创投集团董事长林向红表示,国创母基金的PE板块和V C板块都将关注高成长性的行业,前者将更关注产业并购、产业链的整合,后者则会把资金投向一些关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创投基金。

  除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和苏州创业投资集团两个共同发起设立的机构之外,国创母基金邀请了国际知名的母基金管理机构尚高资本参与管理。

  这只母基金实际上是其四年前已试水的10亿元引导基金的延伸。国开行于2006年即与苏州创投联合发起了中国第一家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10亿,这只FO F主要关注V C团队,通过对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及并购重组等不同团队的投资,平衡引导基金本身的收益和风险,重点关注投资早期和成长期的团队。

  “国家队”大踏步入场

  “国创母基金的成立,是国有资本大踏步进入PE和V C领域的又一标志。”安邦咨询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据国开金融有关人士介绍,首期资金国开金融承诺出资50亿,主要注入PE子基金;苏州创投承诺出资30亿,主要注入V C子基金。

  而国创母基金首期基金的其他投资者主要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及政府主权基金,如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集团、全国社保基金等,还包括国开行投资过的大型民企,如华为集团。据了解,各投资人承诺出资金额目前尚未最后敲定,不排除还有其他投资人陆续进入。

  据悉。国开行选择投资人的标准主要瞄向资金、资源实力皆备的大型机构,大多是国家级,而它们是天然的股权投资热衷者。

  国创母基金的成立实质上也是我国股权投资领域“国继续进”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实际上,与国际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股权投资发展路径不同,PE“国家队”才是推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绝对力量。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坦言,中国PE的特色在于存在国有资本控股,中国的LP(有限合伙人)和G P(普通合伙人)大部分是由国有资金控股,投资对象也是国有企业。

  “国字号”背景最大的想象力在于依托平台优势所掌控的庞大项目储备与优质项目的选择权。据悉,基于国开行在客户资源、社会资源上的优势,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及对市场的了解,国开金融更多是在项目选择上发挥作用。知情人士称,国创母基金目前已有很多项目储备,并已和一些业内知名、市场表现良好的基金达成投资意向。

  可以预见的是,在国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共同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之后,二者相对于民资PE与V C的优势很可能将改变股权投资市场的生态环境。从国创母基金轻V C而重PE的资产分布上看,投资回报效果更加理想的PE项目争夺将更为激烈。

  名词解释

  母基金

  母基金,即Fundof Funds(FO F),又称“基金中的基金”,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美国,是以股权投资或者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特殊基金。在欧美发达国家,股权投资基金早已超越股票二级市场成为与银行、保险并列的三大金融业支柱之一,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20%以上来自FO F。

  国创母基金所投资的主要就是股权投资基金而非证券投资基金。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表示,这只母基金将不直接投资某个项目,而是将投资母基金旗下的各只子基金,从而达到放大母基金投资效应的作用。

  南都记者 刘昊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