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2010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流合作更加热络

2010年12月30日 13:4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海世博会、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首届中阿经贸论坛、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2010年,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往来持续不断,交流合作更加热络。

  10月的一天,来自新疆的李春梅走在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馆里,她说:“沙特馆告诉了人们沙特现在的发展状况、当下沙特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整个国家时下的方方面面。感觉上,沙特这个国家既保留了其传统精神,又吸纳了很多新鲜的理念。”

  “月亮船”——沙特阿拉伯馆吸引了本届世博会最壮观的排队人群。但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是上海世博会唯一一个由中国人设计的外国自建馆,它的总设计师是中国建筑师王振军。

  直到着手设计的时候,王振军才真正去过沙特。和他一样,沙特馆400多万中国观众中,大部分人也是因为世博会的契机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远在西亚的阿拉伯国家。

  事实上,阿拉伯国家在上海世博会上的集体展示,虽缤纷各异,却共同勾勒出一幅璀璨的阿拉伯文明全景图。

  埃及将八件珍宝文物实物呈现在世博会观众眼前,件件皆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古埃及文明的最佳代言;卡塔尔人用“从珍珠到天然气”的故事,浓缩了一个国家开发资源的财富道路,也代表了海湾阿拉伯产油国当前经济和社会蓬勃发展的现状;叙利亚、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在展馆里还原了民居、街巷和市场,中国观众看后感慨“有一种把整个历史文化搬运过来的意思”。

  “上海世博会给中国民众提供了直观了解阿拉伯世界的舞台,”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学者王有勇教授说,“这个舞台不仅让中国百姓加深了对阿拉伯的传统印象,也传递了阿拉伯社会的现代理念,增添了阿拉伯现代生活的印象,让两个迥然不同文化的民族跨越了地域、信仰,走得更近。”

  这一年,荟萃阿拉伯国家知名艺术团体和艺术精品的演出,在国内纷纷上演。6月,第二届阿拉伯艺术节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办,中国观众有机会沉浸在11个阿拉伯国家近300名艺术家带来的文艺表演中,尽享阿拉伯各地民间舞蹈和音乐。埃及的苏菲舞、沙特的弯刀舞、约旦的新民乐以及突尼斯的服装秀,让中国观众目眩神迷,大开眼界。

  7月的北京,“2010沙特阿拉伯文化周”以一场涵盖沙特的古迹、传统服饰、民间文化、书法艺术、现代艺术和工艺成就的展览启幕。

  来自沙特东部伊赫萨地区的青年书法家阿巴斯·阿里在文化周里,用优美的阿拉伯书法为中国观众写下了不计其数的美好祝愿。中国人对于阿拉伯书法作品的热捧,让阿巴斯即意外又欣喜,而他也了解到中国书法的独特和多态之美。

  在阿拉伯国家,更多像阿巴斯这样的阿拉伯年轻人,则通过这一年中方主办的“中国文化周”等文化活动打开了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发展的大门。

  2月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为迪拜观众带去了中国味浓重的京剧剧目、中国国画展览以及女子民乐团表演。11月埃及开罗的“中国文化周”则走进埃及著名学府,展现中国茶文化、武术以及民族服装。

  除此之外,旅游和经贸往来更是这一年中阿民间往来的重要基础。

  9月,50名中国游客组成的自驾游团抵达埃及开罗,并驾驶15辆越野车穿越埃及全境。据埃及最大旅游公司达福可集团负责亚洲市场的主管巴西姆·扎基介绍,埃及目前年接待中国游客约有4到5万人次,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访埃及的中国游客数量在未来几年将有大幅增长。

  12月16日,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开通广州至开罗的直达航线,将两地间飞行旅程缩短到10小时以内。至此,埃航在中埃之间的直达航线已有两条,北京至开罗每周往返三个航班,广州至开罗每周往返四个航班。而此前一个月,中国海南航空公司也开通了直飞开罗的国际航线,每周三和周五均有航班往返于北京和开罗。

  新航线的开通既方便了中埃两国间货物和旅客的运输,又顺应了中埃之间逐渐旺盛的投资和旅游需求。据埃及驻华大使艾哈迈德·里兹格介绍,目前每年有30多万埃及人前来中国,同时有超过10万的中国人去往埃及。

  阿联酋航空今年投入A380运营迪拜至北京的定期航线,以提高载客能力,应对日益增加的往返两地的乘客数量。

  开罗和迪拜两地,在中东地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新航线的开通及运力的增加,更促进了中阿贸易投资和旅游。

  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副会长冯佐库介绍说,作为同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交流的组织,中阿友协在这一年组派并接待了数批中阿双方企业界人士互访,并为其举办了经贸洽谈会,推动了中阿民间经贸关系的发展。

  统计显示,去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到了107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中阿贸易额为691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截至今年6月,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达37.8亿美元,而阿拉伯国家在华实际投资额为21.5亿美元。(陈寂 陈勇)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