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财经频道

发改委官员:输入性通胀对中国影响日益显示

2011年04月20日 11: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0日电 今天上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办第二十二期“经济每月谈”,分析一季度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会上表示,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通胀的根源,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示。

  周望军表示,去年10月份以来,国家以农产品价格上涨为主引发了居民消费比较快的上涨,成因比较复杂,既有长期因素,也有短期因素,既有国际原因,也有国内原因,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的原因,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叠加,综合作用的结果。价格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从全球的视角来认识和考察经济运行的原因和结果。

  他称,从国际看,全球流动性过剩是导致发展中国家通胀的根源。目前,全球流动性泛滥的问题仍在发展,美联储今年3月15日决定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购买6000亿美元的国债,日本央行为了稳定经济,已经向市场注资51.8万亿日元,日本政府近期准备再发行10万亿日元的债。流动性过剩推升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4月8日,部分原油价格每桶调到了126.65美元的高点,同时国际市场的粮食、大豆、煤炭、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1-3月份中国进口的原油、大豆、煤炭、铁矿石的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4.5%,25.6%,21%和62.6%。输入性通货膨胀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示,中东北非地区政局持续动荡,不仅引发了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而且引发国际市场粮价的大幅度上涨,这些因素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远大于发达国家。

  他指出,3月份,巴西、印度尼西亚、俄罗斯、阿根廷、越南这些国家的上涨数同比分别上涨了6.3%、6.7%、0.5%、0.7%和13.9%。尽管4月7号欧洲央行宣布基本利率由0.1%上调至1.25%,但在美国、日本采取有效行动之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局面难以根本扭转。

  他说,从国内方面看,市场需求旺盛,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成本上涨已经导致了CPI持续高位运行。3月下旬,中国日均发电量已经达到128.04亿千瓦时,接近去年7月份的峰值。3月份中国沿海的运价指数达到了1575.72,环比上涨了27.5%。1-2月份中国日均出口产量达到了153.5万吨,这些数据说明实体经济领域需求旺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上涨。市场上非理性消费行为也推动了价格上涨。另外,自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产品和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这是推动当前CPI上涨的长期因素。一个是需求因素,一个是通胀预期,一个是长期性的因素。(中新网财经频道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晔君】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