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点绿成金” 福建周宁走出生态富民路

“点绿成金” 福建周宁走出生态富民路

2022年07月01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点绿成金”福建周宁走出生态富民路
    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一景。 吕巧琴 摄

  中新网宁德7月1日电 (吕巧琴 吴允杰)走进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七步镇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7300多亩林场青翠欲滴、绿满远山,蜿蜒成一幅绿色油画。满眼生机勃勃的绿意,让人难以相信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

  1983年,后洋村村民黄振芳贷款8万元,带领全家创办家庭林场,开垦荒山50亩。3年时间,黄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亩,成为周宁县有名的“造林大王”。“在造林的同时,我们还在速生林中套种马铃薯、魔芋、茶等短平快经济作物,解决造林资金短缺的难题。”94岁高龄的黄振芳,对当时造林的情景记忆犹新。

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一景。 吕巧琴 摄
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一景。 吕巧琴 摄

  近年来,得益于丰富的林业资源,后洋村深耕黄振芳家庭林场,探索“林养、林种、林游”融合新模式,打造七彩后洋、七彩水稻以及“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迎来各方游客。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后洋村“逐绿而兴”的实践是近年来周宁深入践行“三库(即‘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碳库”生态文明理念,做大做强特色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生态产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的生动写照。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右)与黄振芳老人交谈。 吕巧琴 摄
中新社福建分社社长徐德金(右)与黄振芳老人交谈。 吕巧琴 摄

  周宁县林业局局长阮孙富表示,在“三库”绿色生态理念指引下,33年来,全县林地面积增加了52.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2.8%提高到72.96%。

  据介绍,2016年以来,周宁县持续推进造林绿化、森林抚育、封山育林工作,共治理水土流失3.35万亩、植树造林2.58万亩、森林抚育10.11万亩;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福建省森林县城”“福建省园林县城”。

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绿树成荫。 吕巧琴 摄
后洋村黄振芳家庭林场绿树成荫。 吕巧琴 摄

  好生态带来好“钱”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周宁县利用9万多亩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培育黄振芳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00多家及个体种养户2600多户,总产值超3亿元,涌现出后洋、紫竹等一批林下产业引领农民增收的典型示范村,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2021年,周宁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0元,增长12.0%。

  好生态也引来了好产业。周宁县凭借良好生态优势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全面推动高山云雾茶、高山马铃薯、高山冷凉花卉、高山高优蔬菜、高山晚熟水果等生态产业发展,并探索推进产业间互动发展,致力打造生态产业新格局。截至目前,该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0.2亿元、高山蔬菜产值1.93亿元、水果产值1.19亿元。

后洋村三杉公司多肉组培室。 吕巧琴 摄
后洋村三杉公司多肉组培室。 吕巧琴 摄

  苏家山村依托生态茶园,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路子,短短几年间,该村接待游客量超过百万人次;玛坑乡首章村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建成现代生态茶园1100亩,形成“种、养、创、游”为一体的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富民产业……如今,这样的绿色创新发展故事在周宁还有很多,绿水青山正在加快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当地官方表示,接下来,周宁将继续围绕生态、产业、城乡“三位一体”,着力逐绿前行,夯实生态基底;着力绿色赋能,调优产业结构;着力与绿共生,提升城乡品质,让民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不断增强。(完)

【编辑:宋宇晟】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