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巫山:飞出大山的“老鹰”

分享到:

重庆巫山:飞出大山的“老鹰”

2022年10月28日 1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重庆巫山:飞出大山的“老鹰”
图为老鹰村修建的悬崖道路。 卢先庆 摄

  中新网重庆10月28日电 题:重庆巫山:飞出大山的“老鹰”

  作者 马佳欣 卢先庆 方丹

  秋高气爽,彩林漫山。在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老鹰村,村民代直贵正在路边采挖中药材——独活。

  “种了10亩独活,可以收入3万多元。”代直贵挺直身子,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指着旁边的一块地说,“我这里还种的有贝母,要值五六万呢。”

  阳光照在他身上,与身后的光伏电板、农舍和远处的彩色山林相映生辉,宛如一幅秋居山林图。

  今年61岁的彭显龙是土生土长的老鹰人,老鹰村的点滴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以前,我们这里叫老林村。”在他记忆里,老鹰村位于官阳镇的大山深处,四周都是深山峡谷和原始森林。村民们一抬头,就能看见老鹰在头上盘旋。他们向往像老鹰一样飞出大山,久而久之,就叫成了老鹰村。

  彼时,该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信号,一年四季,村民只能看见树叶的枯荣,感知气候的冷暖。

  全村222户人家,只有两间砖混房,这两间砖混房的材料,全靠骡子和人从山外驮进来。全村依靠1350亩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耕地,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50亩,主打产业是传统的红苕、包谷、洋芋“三大坨”。

  村里不通公路时,村民进出老鹰村,只能步行。“天不亮就出门,天黑才回家。”村民们背农产品去卖,买点生活物资回来,到场镇,一来一回需要整整一天。

  “清苦”与“落后”仿佛成为老鹰村世世代代村民摆脱不了的命运,更是历届村党支部心病。

  要想富,先修路。然而,通往老鹰村的路山高坡陡,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大型机械无法进驻。为此,该村党支部一任接着一任,带领干部群众用铁锤一锤一锤砸、用钢钎一钎一钎凿的原始办法修路。

  历时17年,2018年5月1日,老鹰村通往官阳场镇的18.8公里公路终于全线修通。

  对于饱受大山阻隔的老鹰村村民来说,路通了,幸福就来了!

  为解决村民住房安全问题,依托这条路,村里在打杵沟、风庄、杨家槽修建了3个集中居住点,配套解决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如今,老鹰村已有70余户人家住进了新建的砖房,以前搬离老鹰村的村民也渐渐搬回了村里。

老鹰村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卢先庆 摄
老鹰村发展的中药材产业。 卢先庆 摄

  村民彭世春以前居住的是一间用土坯烤烟房改成的房子,墙上四处开裂,灶门就是进出的大门。2018年,他利用国家政策补助的4万元,修建了新房。搬进新房后,彭世春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了村外的世界。

  在杨家槽安置点,村民马灼堂正忙前忙后招呼客人。常年在外务工的他,路通后返回家乡,办起了农家乐,接待过往的客人和药材商。

  “现在,不仅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有几万元的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现在,他一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民代光华在路通后花了3万元购买了一辆农用车。“有辆车,自己的中药材运出山就方便了,还能帮村里人拉点东西。”代光华说,他目前种了10多亩中药材,一年收入五六万元。

  “不通路时,有人来收购中药材,价格只有外面的一半,种多了不划算。”代光华告诉记者,如今路通了,中药材的价格能卖到市场价,村民们都想多种中药材致富。

  村党支部书记王远太介绍,老鹰村平均海拔1300米至1700米,年平均气温仅10.5℃,有种植中药材传统。为解决发展的问题,村支两委结合实际,形成以种植独活、贝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为此,他们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格局,发展种植了1000亩中药材。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8128元。

  “这条路,相当于让老鹰村凤凰涅槃。”王远太说,现在的老鹰村道路硬化了、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老鹰村宛如一只飞出大山的雄鹰,正振翅翱翔于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完)

【编辑:邵婉云】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