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股市“真牛” 反弹应该会有更高目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牛年股市“真牛” 反弹应该会有更高目标
2009年02月15日 0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插图:股市上涨 中新社发 五河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本周四大盘经历了一波惊涛骇浪,不少人以为反弹行情凶多吉少,岂料股指又奇迹般地拉了起来;周五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将2300点踩在脚下。看来本次行情绝非冲动性反弹,而应该是一轮有准备的阶段性反转,自大盘突破2100点以来,一直维持着较为强势的上行走势,且调整基本上都是在盘中完成,这样的走势说明本次反弹应该会有更高的目标。

  从多视角看本轮行情的动因

  李志林(忠言)

  随着成交量的放大,近期有一种流行甚广的观点:本轮行情纯粹是资金推动型,言下之意是行情脱离了经济面、业绩面,太过投机。更有人在媒体上说,这么大的量,肯定是信贷资金没有流入企业而是流入了股市。笔者认为,若举不出是哪一家银行贷给哪一家企业、有多少资金进入股市的证据,便属主观臆测、信口开河,故有必要加以匡正。

  本轮行情不是一元(资金)推动,而是多元推动。

  一、政策推动。无论是汇金公司增持三大银行股、印花税单边征收和国资委要求央企回购上市公司股份的三大政策,还是增加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或是中央制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乃至国务院陆续批准的产业振兴规划,股市掀起的行情无不打上“政策推动”的烙印。

  二、经济推动。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在美、英、法、德、意、日各大国均宣告2009年经济为负增长时,唯独中国在2008年GDP达到9.4%基础上,2009年仍坚决提出“保八”的经济目标。元旦刚过,就紧锣密鼓地推出汽车、钢铁、装备、纺织、船舶等五个产业振兴规划,另外几个产业的振兴规划也将快速推出,这几乎涵盖了股市绝大多数板块和个股,再加上12月和1月经济出现回暖的苗头,使股市的上升有了切实的理由。

  三、超跌推动。在金融危机发生地的美国,股指最大跌幅仅45%;而全球一枝独秀且有望最早复苏的中国,股指却暴跌了73%。跌得越深,反弹自然越早越快越高。目前上证指数只是从1664点涨到2300多点,属于理性、正当、合理的恢复性行情。

  四、信心推动。资本市场的本质是信心市场,虽然目前股市的反弹还不能从经济数据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上得到实证支持,但反映了广大投资者对强大国力和人民创造力的信心,对振兴经济的一系列政策、规划、措施有信心,对中国的企业和上市公司有信心,对经济“保八”有信心。所以,本轮反弹是建立在良好的理性预期基础上的。五、成长性推动。纵观世界股市历史,在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熊市时,最有价值和最有机会的投资是中小市值品种。本轮结构性牛市是以中小市值股为主体,以产业振兴规划为核心,以主题投资、题材投资、预期投资、股本扩张投资、购并重组投资为主线。一言以蔽之,是靠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推动。这种投资理念无疑是理性、健康的。

  六、扩内需推动。要实现“保八”经济目标,除了4万亿投资外,出口必须增长10%,但今年出口增幅大幅下降甚至零增长的可能性相当大,为此必须靠振兴股市,形成财富效应来拉动房市和车市,切不可等闲视之。

  七、资金推动。基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1月份信贷投放增至1.62万亿,整个社会的货币流动性紧缩状况迅速改观,市场的悲观预期明显改变。随着股市节节上涨、中小盘股大面积大幅上扬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居民储蓄、私人资本、实业资本的剩余资金、高位兑现大小非的资金大量进入股市,这是美欧各国望尘莫及的,人们理应为之高兴才对,切不可用“资金推动”来为行情定性。

  总之,本轮行情多元推动是“因”,资金推动是“果”,有“因”才能有“果”。切不可本末倒置,倒“果”为“因”,杞人忧天,错失行情。(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大盘股:距离春天还有点远

  桂浩明

  股市涨了,大家当然都高兴,只是高兴的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那些重点持有大盘股的投资者来说,虽然这段时间也算是赚了钱,但毕竟幅度不是很大。以上证指数创出去年年度低点的10月28日为基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统计,到现在大盘股指数的涨幅超过38%,中盘股指数的涨幅则在66%以上,小盘股指数的涨幅更是高达73%。一比较,中盘股比大盘股多涨了约72%,小盘股比大盘股多涨了90%还多。这一比,比出了这波行情的特点——中小盘股票领涨,而大盘股只是尾随。

  从以往的经验看,行情运行到一定阶段时,市场风格会出现变化,也就是热点开始切换。如果是以市值大小作为标的的话,大盘股与中小盘股也存在一个轮换的问题,市场会从重点操作大盘股变为中小盘股或者是相反。在前两年的大牛市中,尽管投资主题在不断改变,但就操作风格而言,确实存在大盘股与中小盘股轮番启动的现象。在这次行情中,中小盘股已持续领涨了三个多月,且其上涨的幅度也与大盘股拉开了不小的差距,现在是否到了该大盘股领涨的时候了呢?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关心,机构投资者也是很关心的。数据显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手里大把大把的是流通市值大的品种,这样在眼下的行情中就显得有点被动,其平均市值的增长明显落后于大盘,如果大盘股能启动,这种被动局面就能得到改变。

  应该说,大盘股的启动是必然的,关键是在什么时间。在笔者看来,至少在短期内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其原因恐怕有这么几点:一是目前的行情基本上属于资金推动+题材发挥型,并没有太多的价值投资内涵,在这种情况下,中小盘股更容易获得认同。考虑到现在实体经济还处于筑底的过程中,无法对大盘股的上涨提供业绩预期方面的支持,大盘股缺少启动的依据;其次,虽然目前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从理论上来说已具备了引发大盘股上涨所需要的资金潜力。但考察这波股市的上涨,真正属于增量的资金进入并不是很充分,大量的是存量资金在盘中活动,这就导致时下热门股票的换手相当频繁。显然,太多的题材以及相对低廉的交易成本,促使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来回做差价。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相对冷门的股票来说,很少有资金介入,更鲜有能做成差价的,其也难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最后,从一些市场现象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现在采取的是灵活的投资策略,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介入了对中小市值题材股的炒作。这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基金对大盘股的兴趣也是有限的。如此一来,实际上使得大盘股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了。因此只能说,大盘股的春天现在还没有来临。

  也许随着股市的继续上涨,从比价效应出发,人们的注意力也会慢慢地转移到大盘股上。只是在操作上,时下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中小盘股上。(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不差钱”的熊市行情

  文兴

  央视春晚上,赵本山和央视主持人毕福剑、徒弟小沈阳、毛毛带来具有浓厚东北风味的小品《不差钱》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捧,小品中的经典台词已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而“不差钱”一语也成为对眼下股市行情形象的写照。

  小品《不差钱》里赵本山虽然没有点菜,身边只有400多元,但他们并不是没有钱,而是毛毛忘带了有几万元的钱包,所以这并不是“没有钱”在忽悠,而是有底气的花小钱办大事的成功范例。这个小品暗含了一层意思:在全球金融海啸面前,我们中国人不缺钱。

  2月4日上证指数突破了半年线之后,行情在人们的犹豫中继续向上发展。半年线为120日均线,是衡量股指中期走势的趋势性信号之一,由于120日均线所代表的周期较长,人们将其视为牛市和熊市的分界线。指数再次站上半年线,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目前市场的良好走势,也体现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良好预期。

  从历史角度观察,我们所经历过的熊市都是极为缺钱的时期,虽然现在的股市仍被看作熊市,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有钱的熊市。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2月4日突破半年线后,沪市总市值为112742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7.2倍。基金匆忙跑步入场后,据2月12日的收盘数据,沪市总市值为120265亿元,平均市盈率为18.34倍。

  再从这两天的股市行情看,2月12日多空搏杀空前激烈,盘中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当天中国石化开盘后一路走低,打击了场内多头的信心,指数随中国石化一路下行,盘中一度跌破2200点,大有反弹夭折之意。下午1点之后,正是中国石化的反弹拉开了大盘反击的大幕,虽然最后未能让上证指数翻红,但50点的反击还是给整个市场带来了希望。不过仍有人质疑:周四的高位巨量滞涨究竟是变盘的信号还是正常的技术回调?第二天市场立即作出回答,一根72点的大阳线体现出多方惊人的反击力量,上证指数报收于2320点,这个点位让岁末年初的不少预言完全流产。

  伴随着股市的回升,还有一个事实令人惊愕:2月份以来大小非日均减持规模创近一年来的新高。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2月大小非日均减持市值为4.33亿元!这证明了一个道理,大小非从来不是市场的实质性问题,否则不会有2008年11月以来的回升行情,更不会有今年2月以来的放量回升,看来大小非减持不会使反弹终结。

  笔者曾用茶和茶杯的例子让大家明白到股市来干什么的道理,看看现在的行情,相信朋友们该理解笔者的良苦用心了吧。

  借本文,笔者向小品《不差钱》的创作和演出人员表示感谢,你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笑声,更给我们带来对牛年股市的想象。真可谓央视春晚捧红小沈阳,牛年股市回暖不差钱。(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逼空与踏空

  王利敏

  牛年的股市居然以持续大涨的逼空走势出现在人们面前,无疑让投资者大吃一惊。到本周末为止,上证指数已经大涨了330点,涨幅达16.58%。然而相当多的投资者或者节前已大幅减磅,或者节后随着股指大涨一路抛售,至今手中筹码已所剩无几。于是,逼空、踏空便成了最为热门的话题。

  对于刚刚经历了漫漫熊市的投资者而言,逼空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即使去年由于突发性利好,大盘出现过几次股指大幅高开甚至几乎涨停的现象,也只是极为短暂的,况且逼空的制造者最后大多被套在“高高的山岗上”,实现“胜利大逃亡”的则是不相信会有什么踏空风险的投资者。

  既然发动逼空行情的风险很大,为什么牛年伊始的股市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也许正是超级主力匠心独具之处。从盘面看,鼠年最后一段时间大盘曾出现了罕见的七连阳,其实这正是超级主力利用众多散户随着节日临近不断减磅,在从容地持续吸货;另一方面,作为资金量最大的机构基金群体,持仓量恰恰处在下限,这些机构中多数在操作上已明显陷于“羊群效应”的泥潭中,大盘跌,它们继续抛;大盘涨,它们则追涨。这个软肋恰恰被超级主力看在眼里。

  所以,逼空行情出现后,不少基金都成了“追涨后备军”,某基金经理十分无奈地表示,看到别的基金都在大幅增仓,不再增仓,压力实在太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超级主力导演的这次逼空行情非常成功,既激发了市场人气,营造了赚钱效应,又对空方予以迎头重击,扭转了大盘持续向下的趋势。

  几个星期之前,如果有人说当心踏空行情,很可能会被人当成笑料,如今却已成了明明白白的现实。据了解,在本轮行情中踏空者非常之多,原因在于或者由于过度看空,或者由于受到唱空言论的影响,有的则是过度热衷于短线操作,以致被轧空。

  坦率地说,踏空者受到唱空舆论的影响是很大的。前段时间,众多机构都认为,由于基本面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今年股市即使有行情,也只能出现在下半年。

  当然,踏空者的最大问题还是自己的思维还停留在去年的大熊市中,特别是鼠年最后几个月大盘几次上攻2000点,随后都跌回到1800点附近,更坚定了他们大盘只能运行于箱体中的观点。所以,不少在熊市中操作得很好的短线客由于坚持2000点上方越涨越抛的思维,很快被轧空,没有抓住几次大盘回档的机会,最后只能彻底放弃此轮行情。(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

  从“吃饭”到“抢饭”

  陆水旗(阿琪)

  春节之前,指数稳稳当当地涨,是为图个平平安安地吃个年夜饭,俗称为“吃饭行情”。春节之后,在各路资金蜂拥入市的推动下,“吃饭行情”俨然演变成“抢饭行情”。

  “抢饭行情”形成的主因是,去年12月份与今年一季度经济和公司盈利的低谷已被确定,但下半年能不能复苏、何时复苏、复苏的程度等仍充满了问号。在“最坏的情形已出现,做多已无后顾之忧,但何时复苏、怎样复苏还不清楚”的思维定势下,市场中各类逐利资本必然尽可能地把行情做足、做大。其意图是,如果下半年经济如预期般开始复苏,目前做多就掌握了行情的“先手”,经济复苏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下半年经济仍步履维艰,大不了再次做空,之前的“抢饭行情”已具备了足够的回吐空间。因此,不论从何种角度看,运作“抢饭行情”都是最优的策略。

  “抢饭行情”形成的推手是市场流动性的高度充裕,由于实业、房产、债券等投资渠道出现“梗阻”,加上目前正处于信贷大释放的时期,春节后各类资本的蜂拥入市使得流动性推动的行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金融资本,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财富折损之后,目前都处于“饿极了”的阶段,在危机心理负担卸除,又有层出不穷政策刺激的时候,被压抑的做多热情春节后得到集中的释放,以至于形成“抢饭行情”。

  今年股市最明显的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利好政策多、股票题材多、市场资金多,但公司业绩增长少。这将注定今年行情将由流动性主宰,不以业绩的价值增长来驱动。在市场资金高度充裕、公司业绩增长预期迷失,投资者“抢饭”热情又高度亢奋的时候,“讲故事”行情不可避免地会重出江湖。

  目前市场最流行的盈利模式是“主题投资”,实际上就是俗称的“炒题材”,如果把目前各种题材逐一梳理一下,十有八九都是在“讲故事”。“炒题材”的核心在于“炒”,只不过“炒”的时候需要一些素材来烘托。目前行情之所以再度流行“讲故事”,根本原因还是为了“抢饭吃”。

  从目前看,实体资本的入市潮仍在继续,信贷大释放仍在进行,债市资金大搬家正在进行中,产业刺激政策仍在分批出台,本轮“说故事、抢饭吃”的行情仍在运行过程中。判断本轮行情持续时间与空间的重要标志是市场新增流动性的变化——实业资本流入的程度、信贷开始收敛的时间节点、债市资金分流的情况等是目前需重点观察的流动性指标。(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