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市:决定A股方向的时候即将到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机构看市:决定A股方向的时候即将到来
2009年03月30日 10:1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周边市场一片阴霾之际,A股昂首走过阳春三月。

  截至27日,A股沪指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达到30.41%,位居同期全球主要股指涨幅最前列。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9.67%,富时100指数下跌12.07%。

  A股近期走势如此强劲,有去年跌势惨重、市场内部存在反弹修正需求的原因。去年沪指下跌64.26%,领跌全球市场。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经济危机面前,中国果断采取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间接刺激。4万亿投资计划、10大产业振兴规划让市场预期不断发酵,A股就在这样的环境和预期当中走出了让全球瞩目的上涨行情。

  那是一段“安全轻松的旅程”,但现在到了驻足观望的时候。

  4月,A股上市公司上年度财报披露的最后一个月,也是今年第一季度财报集中全部披露的一个月。所有刺激经济的计划、规划,最终落实到实体经济上的效果到底如何,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这里所说的谜底,指的是即将公布的一季度财报。

  笔者认为,年报即便没有公布完毕,但对于预期来说,都属于过去时,市场这个季度的走势完全消化了年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当下的投资几乎没有参考的意义,但一季报不同,这是一把衡量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标尺。中国已经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和规划,在一个季度过去之后,作为经济实体中最重要支柱的上市公司,最终会是怎样的盈亏状况?对于市场关心的去库存化问题,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将在一季报中见分晓。

  如果这些数据低于预期,当前的走势必然被重新修正,至于是一次到位的惨烈还是磨磨蹭蹭的煎熬,取决于主流资金的共识程度以及下一个预期的吸引力。而如果数据符合甚至超越预期,A股市场向上的走势依然还将持续,只是和一季度建立在朦胧预期上不同,那将是在一个较为坚实的业绩基础上,追求更高预期的走势。

  现实的情况究竟会如何目前很难判断,但一些先期出现的数据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就在上周五的交易时间段,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据出炉,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只是A股走势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最终依然以上涨0.54%报收。而最近出台的用电量数据显示,1、2月份累计企业用电量为4179.9亿千瓦时,同比下滑7.2%。

  笔者认为,作为用电大户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速度远远超过用电量下滑,这组看似矛盾的数据正说明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去库存化进程之快超过我们的想象。而3月24日,北京大学教授宋国青在一次论坛上透露,3月份前20天发电量数据同比与去年持平甚至稍有上升。如果数据最终被确认,按照宋教授的话来说,表明国内经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回升。

  但不论如何,上述数据不过是为即将出炉的上市公司一季报作预热,一季报才是股指走势的基础所在。至于流动性,不用担心也不用夸大。1、2月信贷巨额投放,M1数据重新走好,流动性充裕已成事实,但谨记一点,当现实和预期出现差距的时候,控制流动性的人,会基于其各自独立的理性判断来决定它们的流向,或向债券,或向股票市场,或者回到银行体系而倏然不见,无影无踪。

  对一次季度报表如此看重,可能失于长期视野,但目前这个市场是否存在长期投资的大环境,相信很多人已经有了答案。如果展开时间的画卷,就连去年最多70%的回调也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小浪花,但这样的回调,有多少投资者能够活下来并活下去?基于此,我们有时奇怪这样一种一再见诸报端,并穿行于各投资论坛中的论断: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将长期利好股市,内需扩大将不断为股市输送推力……这些观点看似完全有道理,实则几乎毫无意义。

  这样的论断发端于2006、2007年的牛市,贯穿于2008年的熊市,又以同样的面目出现在2009年。

  当然,我们需要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愿景,好处在于可以激励我们在逆境中有继续投资的勇气。但我们更需要一个切实的短中长期计划,以更合理地安排投资。尽管无法准确选择时点,只要能够清晰把握一个时段,就足够了。这样一个计划应该有如下组成部分:迅速对一季报作出反应是短期策略,既关注同比数据也对照环比变化,既注重利润增减也检查库存消化情况;跟踪4万亿刺激效果以及后续配套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中期规划,这些刺激计划的具体落实决定宏观经济的走向,深刻影响上市公司的赢利状况;而对欧美等国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则需长期盯住,具体毋庸多言,在投资和消费达到一定阶段,外需的拉动作用将成至关重要的因素。

  投资立足于长远,但着眼于“细节”。4月发生的所有“细节”,或将成为决定2009投资成败的关键。(甘剑)

【编辑:蓝玉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