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IPO今日上会 余秋雨百万投资有望身价过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徐家汇IPO今日上会 余秋雨百万投资有望身价过亿
2009年10月26日 09:47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天,发审委将审核上海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下称“徐家汇”)。其中,知名作家余秋雨位列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余秋雨01年投资徐家汇241.22万元,而根据徐家汇的招股书申报稿计算,排除市盈率等因素,余持股市值已经达到6千多万,而上市后或上亿。

  从申报稿来看,余秋雨住所为上海市瑞金南路,而之前余秋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自己居住在上海市瑞金南路,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由此可见,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为知名作家余秋雨。

  余秋雨百万投资,有望身价过亿

  徐家汇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公司此次计划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6.84%。募集资金将用于汇金百货虹桥店,以及收购汇金百货27.5%股权,该两个项目合计需要资金12.2642亿元,其中募集资金的投资额为9.0642亿元。以此估算,对应每股发行价约12.95元。 经过多年来的送配股,截至目前,余秋雨和另一名自然人俞杏娟并列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各持有518.6445万股。按此计算,余秋雨市值已达6千多万。

  若按照创业板28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55.7倍计算,每股股价将高达23元,余秋雨也将坐收上亿元的收益

  余秋雨于2001年12月斥资241.22万元购入了1.5%的股份,每股受让价格为2.9239元。

  而剔除公司现金分红等因素粗略计算,余秋雨的持股成本仅0.46元左右。

  1998年—2002年

  “0“报酬任S*ST万鸿董事

  从S*ST万鸿公开资料看到,余秋雨担任万鸿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任职期限从自1998年10到2002年6月。报酬竟然为“0”。

  自1993年上市以来,S*ST万鸿控股权曾经数度易主,公司曾三次更名,1993年10月18日,SST万鸿前身“武汉长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募股上市。企业主体资产是武汉印刷厂,主要从事包装印刷和纸张贸易业务。1998年8月,公司第一大股东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把2900万股国有股转让给海南诚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成为控股股东,改组并控制董事会,海南诚成控制人刘波成为公司董事长,企业更名为武汉诚成文化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诚成文化”,主业转向文化产业。

  之后,公司一直不断有公司进来重组,而在这些频繁的变更中是海南诚成控制人刘波入主公司董事会这段历史。这位虚晃文化产业大旗而玩资本戏之实的玩家在其入主公司的几年中,利用关联交易和担保给公司留下了巨额银行债务和大量的掺水资产。

  2002年,正值刘波着手退出诚成文化之时,公司2002年中报显示,公司负债合计已经达到4.7个亿。

  截至05年,很多子虚乌有的担保、假印章假合同造成对外的担保额至少5亿,而且全部逾期。

  直到2008年5月,SST万鸿,因连续三年亏损,上证所对其股票实施暂停上市。

  由此可见,资本玩家玩残S*ST万鸿的时间段为1998年—2002年,而这段时间正好是余秋雨担任董事的时间,不知道是否为巧合?

  余秋雨名下投资多家公司

  事实上,作为知名学者,余秋雨持股的公司还远不止此,徐家汇也并非余秋雨现金入股非上市公司的唯一手笔。

  今年6月份,《北京文学》杂志编辑萧夏林的一篇博文直指余秋雨汶川地震假捐款,而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育海出面辟谣。而这个公司正是余秋雨投资的公司。

  2004年,张罗了很久的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九久公司”)以及其旗下的“99网上书城”正式开张。由于有余秋雨不下100万元资金的加盟,此事在业界一度引起广泛关注。资料显示,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3月29日。公司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等国有资本,以及余秋雨、吴晓波、黄育海等资深作家及民间资本共同组建。而余秋雨正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

  余秋雨除了名誉董事长的头衔以外,在公司不承担具体职务。

  对于文化行业的部分成长型企业,包括余秋雨在内的知名作家还开始尝试在企业成立早期,就以作品入股的方式进行投资。

  其中,2000年成立于清华大学的网络出版商——中文在线,就是国内首个由著名作家以作品方式入股的网站。巴金、余秋雨与余华等均为该网站的股东。所有在该网站发布的作品,都是已取得作家授权的“正版”。

  余秋雨就曾以作品的形式参股公司。余秋雨此后也公开声明,“对作品入股并没有想到钱的问题”,此举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作家参与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并且推动作品的正版发布渠道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而关于余秋雨入住徐家汇的事情,记者再进一步调查中。(闫 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