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景区要发展 门票先涨价?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三孔”景区要发展 门票先涨价?
2010年05月31日 09: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山东省物价局30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市为著名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景区举行听证会,拟提高景区门票价格,但这一动议并未被全体听证会人员所接受,有不少听证人员担心,“三孔”价格调整也许将成为景区新一轮涨价风潮前奏。

  “三孔”拟提高门票价格

  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曾分别是孔子家族的家庙、府邸和茔地,现为国家5A级景区,因与先贤孔子息息相关,其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一直备受关注。

  30日在曲阜阙里宾舍举行的听证会参加人员共27名,其中消费者15名,经营者1名,与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2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2名;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工作人员7名,但由于众多媒体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会,整个会场座无虚席。

  据山东省物价局公布的听证方案,孔庙门票价格拟由90元/人调为110元/人,孔府门票拟由60元/人调为75元/人,孔林门票拟由40元/人调为50元/人,“三孔”联票价格拟由150元/人调为185元/人。

  曲阜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陈鹏说,曲阜作为县级财政,可支配财力有限,现有门票收入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物古迹保护维修资金需要,门票价格调整后增加的收入可以较好缓解文物古迹保护维修投入压力。

  不过,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即便是按照曲阜市文物旅游局介绍的数据,“三孔”目前每年的门票收入也已经达到了1.5亿元,而支出方面,除了基本运营费用外最重要的建筑物维修费用每年所需资金也只在2000万元左右。

  根据听证方案,提高门票价格后,每位游客将多支出10元到35元,按当前“三孔”游客年均人次计算,可增加年收入2500万元。

  预示新一轮涨价风潮?

  尽管物价部门陈述的涨价理由得到了多数听证人员的支持,但仍有不少人员表达了反对意见,他们担心“三孔”价格调整听证会有可能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景区新一轮涨价风潮的前奏。

  近一段时间,中国众多景区中进行门票价格调整的不仅有“三孔”一家。“中国的景区有可能再次刮起一阵门票涨价风。”密集的景区价格调整让听证会参加人员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王润林感到担心,不少景区今年恰逢涨价“解禁”之年。

  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而包括现行“三孔”门票在内的众多景区最后一次价格调整都是在2007年,至今年正好满3年。

  山东省人大财经委副巡视员翟振波也担心,“三孔”调价也许会引起连锁反应,三年一调价可能会起到带头作用。

  景区“用足”“用活”政策早已有先例。2008年,发改委等8部委曾发布过“1年内景点门票价格只能降不准涨”的禁令。去年禁令刚一到期,各地景区就纷纷宣布涨价,刚好处于禁涨期限之外。

  “不可否认门票调整有其特殊性。”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杨朝明说,“所有人都认为‘三孔’是属于世界的,但保护和维修责任却留给了曲阜,景区要发展,涨价是个必须之举。”不过他同时感到惋惜,高票价挡住了一些人的脚步,他的一些从事儒学研究的学生在曲阜求学多年却没有到过“三孔”,不得不说是一种痛。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赵序水认为,“三孔”2004年、2007年已经上调过价格,这次再上调,过于频繁。

  走出门票经济怪圈

  不少听证人员认为,一个县级财政背负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保护责任,提价实乃无奈之举,但单纯依靠卖门票来筹措保护资金和发展旅游已非当前景区发展科学之道。

  “门票经济不是旅游经济的主要形式,门票涨价也不是发展旅游的主要方式。”赵序水认为,景区应更好地为孔子文化和儒学文化打造发展和展示空间,让游客有深度的文化体验,而不是一味地盯着游客的“腰包”。

  山东省旅游局纪检办主任赵文友认为,价格调整不符合旅游的发展趋势,一些景区如杭州西湖通过取消门票价格,换来的是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的旅游已是大众旅游,提高门票价格只能将对价格敏感度高的旅游者挡在景区之外。

  同时,赵文友指出,价格提高后,很多人也许就不再将曲阜作为旅游目的地,对于这样一个文化圣地来讲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高票价将抑制“三孔”文化效益的发挥。

  然而,曲阜文化旅游部门将门票收入与“三孔”保护的关系形容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此,不少听证人员也给出了建议。

  翟振波说,提高门票价格客观上也并非不是好事,现阶段适当调整价格将有利于控制客流,国内一些景区如布达拉宫、九寨沟都采取了控制客流的方式降低对景区的影响。同时,他建议可采取政府埋单的方式,不应将景区的所有维护责任压给曲阜。

  参与听证的曲阜师范大学后勤处副处长赵琪说,即便是最终决定涨价,也应解释清楚增加的收入是否全部应用于文物保护和景区建设,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管。 (记者刘宝森)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