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巨头联姻争议多 中方恐难制约“两拓”合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两大巨头联姻争议多 中方恐难制约“两拓”合资
2009年07月30日 10:05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力拓与必和必拓作为全球两大铁矿石供应商,位居世界前三甲;两家年出口量共占到澳大利亚出口的80%,掌控着全球近36%铁矿石。

  今年6月5日,力拓和必和必拓发布联合公告称,双方已签署一项非约束性协议,拟在西澳大利亚成立一家合资铁矿石公司。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都归该合资公司所有,两拓分别持有该合资公司50%的股权。必和必拓将在协议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新成立的合资企业规模将达1160亿美元。

  “两拓”联姻争议多

  业内人士统计称,两家铁矿石巨头若如愿“联姻”,其铁矿石供给量将超过全球总供给量的百分之五十,产量将超过四亿吨。

  “两拓”合资计划一经公告,立刻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鉴于该项目极有可能对全球铁矿石供货价格产生巨大影响,行业巨头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对事件表示高度关切。

  国际钢铁协会第一时间表示反对,该协会认为“两拓”组建合资公司,不利于公平竞争,不符合公众利益;可能造成垄断局面,应被禁止。欧洲钢铁工业联盟也发表声明表示反对。日本钢铁联盟6月9日表示,反对矿业巨头力拓集团与必和必拓公司的结盟计划,称该计划将严重限制铁矿石市场的竞争秩序。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表示,当前,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铁矿石贸易逐步朝垄断的方向发展。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最大的进口国,“两拓”的这种合资,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中国钢铁企业坚决抵制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垄断行为。

  欧盟虽未明确表态,但对事件表示高度关注。早在2008年必和必拓意欲并购力拓案中,欧盟反对声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欧盟的态度对“两拓”至关重要。

  中国商务部表示,如果力拓与必和必拓建立合资公司的行为符合中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那么将要接受中国的反垄断法审查。

  “两拓”联姻涉及的皮尔巴拉地区的矿藏位于澳大利亚西澳州境内,力拓与必和必拓拟议的交易需要获得西澳州政府的批准。该州州长科林·巴奈特7月23日公开表示,他本人不看好力拓和必和必拓计划组建合资公司的方案。

  科林说,该州政府将对两家矿业公司拟议的合资企业交易进行严格审查,将非常严格地评估该合资公司的建立对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地区客户的影响。他称,拟议中的力拓-必和必拓合资交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对这一合资交易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即使成功,情况可能也不会像力拓和必和必拓目前设想的那样。

  中方恐难制约“两拓”合资

  尽管“两拓”合资一事备受争议,但有关人士指出,中国方面恐难对合资一事形成实质性影响。因此,中国方面应将更多精力放在2009年铁矿石谈判上来。

  2009年铁矿石谈判至今未能达成一致。力拓“间谍门”或多或少影响了谈判进程。一方面,谈判代表中钢协态度强硬,拒不接受降幅33%的报价;而另一方面主要港口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进口铁矿石卸载量再创新高,达3.1亿吨,同比增长21.7%。力拓等出口商有充足理由直挺腰板。

  种种迹象表明,事实上有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在暗中进行铁矿石的进口。知情人士透露,即使中钢和瑞钢联也已在“多退少补”的原则下开始进行铁矿石交易。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钢企高管无奈表示,谈判价格不确定,但企业生产不能停顿,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有回暖迹象,订单增多,企业正想着借机增加利润。此外,长协价与现货价二元体系带来的“倒卖”利润空间也让那些取得进口资质的企业蠢蠢欲动。国内各方“各怀鬼胎”,致使国内钢铁行业乱象纷呈。无怪乎日本方面人士感慨“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代表钢铁市场”。

  中国钢企要求商务部否决两拓合资的呼声日益高涨。商务部也表态将积极履行职责。但对于中国钢铁企业而言,即使“两拓”合资受阻,中国钢企也不到“弹冠相庆”的时候。毕竟两大矿企的影响力还在,铁矿石定价权还被其牢牢把握。

  破解之道在于,一方面要呼吁改变现有单边决定价格的不合理定价体系,为需方争取更多话语权,真正实现“价格由供需决定”的市场基本原理。

  另一方面我国铁矿石进口的价格二元体制有待打破,借此打击倒卖行为。可更进一步审视和借鉴日本“代理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建立符合中国的谈判和价格决定机制。另外,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要充分代表国内钢铁行业的利益,避免成为小团体的利益代表;对于钢企而言,也要加强自律,并且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把企业的增长点放在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上来。(杨帆)

【编辑:李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