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卖化妆品 中外日化争打“药妆”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同仁堂卖化妆品 中外日化争打“药妆”牌
2009年09月10日 08:2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各路竞争者的陆续加入,中草药概念的化妆品市场可能逐渐告别“蓝海”时代。近日,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在其主业之外发力,将旗下化妆品销往重庆。

  同仁堂5年前试水化妆品

  据悉,同仁堂试水化妆品已有5年,销售渠道逐渐从药店转向商场和超市,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一直表现平平。

  同仁堂集团宣传部姜先生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同仁堂集团去年的销售总额达到90亿元。其中化妆品业务占比“非常小”,远不是主要部分,化妆品仍处在“逐渐涉足”的阶段。

  目前同仁堂集团旗下从事化妆品业务的为北京同仁堂迈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同仁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业务并不相关。

  据报道,2004年下半年同仁堂化妆品上市,半年销售额只有数十万元,但在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2000万元。

  外资垄断药妆市场

  日化行业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认为,同仁堂化妆品从药房的退出,是药妆市场外资垄断格局下的一种无奈之举。

  据统计,薇姿等知名外资药妆品牌在药房一个专柜的销售额就可高达每月30万元,而本土品牌的这一数据仅为两三千元。

  历史上,在药妆市场取得突破的本土品牌,目前只有最早在全国获得单只销售额过亿元的泽平粉刺净,以及在2002年销售达到3.5亿元,后被上海家化收购的可采。此外,珠海姗拉娜品牌只在局部取得了一些成功。

  冯建军认为,同仁堂进入药妆行业,在销售、运营和推广上均表现不足。品牌投入力度显得不够,前景尚不明朗。转向商场、超市后,同仁堂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公司网站显示,同仁堂化妆品包括美白、补水、抗皱、祛痘等系列,产品线与其他日化集团并无太大区别。

  欧莱雅旗下的药妆品牌薇姿在中国市场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引来诸多本土企业“艳羡”。冯建军透露,据他了解,许多云南、东北的化妆品牌以及药厂都曾展开对药妆市场的调研。然而他们都“没有读懂薇姿”,在产品研发和营销宣传上都跟不上。中国药妆市场上薇姿、理肤泉、雅漾等外资品牌垄断的格局仍将持续。

  与此同时,同仁堂化妆品主打的中国传统中草药概念也开始出现外资竞争对手。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近日对外透露,联合利华将在中草药领域投入研发力量,在其上海研发中心专门开辟一整层楼进行中草药标准化等研究。

  新闻链接

  阿斯利康斥资1亿美元在沪建研发中心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昨日,知名跨国医药企业阿斯利康(中国)斥资1亿美元的研发中心落户素有“药谷”之称的上海张江区。据了解,这是继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公司、丹麦诺维信等加大在华投资后,又一公开蚕食国内药品市场蛋糕的具有外资背景的制药企业。

  该项目占地26700万平方米,分为两期,一期工程预计2011年竣工,主要为中国区业务总部办公室、培训中心以及一部分全球职能中心;二期工程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新址将于2012年底竣工,建成后该研发中心将成为阿斯利康在英国总部以外最先进的研发中心。

  “中国是阿斯利康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将成为公司与中国研发伙伴合作的重要前沿阵地。”阿斯利康全球生产运营执行副总裁大卫·史密斯表示。

  外资蚕食国内药品市场的势头已经开始影响到国内药企的地位。据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的产品 (含直接进口药品)在中国内地药品市场占据了51%的份额。该报告表明,在中国内地,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与内资制药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近两三年,外资及合资企业大幅增加在华投资,虽然目前内外资药企市场份额基本持平并保持大致稳定,但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是稳中有升,而内资药企却是稳中有降。卢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