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企高管眼中一年:狂跌•迷茫•回归理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国钢企高管眼中一年:狂跌•迷茫•回归理性
2009年09月14日 08: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真正感到市场有需求了,才让一直紧绷神经的王柯(化名)真正松了一口气。一方面,借着亚运会在广州举办,公司签订了好几个大型项目的供钢合同,此外,一直以来没有合同的集装箱板材也开始陆续有一些订单了。

  作为南方某大型钢厂的一名高管,尽管已经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了数十年,但是回忆起刚刚过去的一年,王柯仍然感慨地用疯狂和迷茫形容那时的心情。

  “钢价下跌是在预料中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会狂跌,跌得那么快。最要命的是,钢材需求也似乎一下子没有了。”

  王柯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因为出口大幅下滑,原本属于高位的集装箱需求也迅速回落,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本来的集装箱板业务,原本一个月十几万吨的集装箱板材出口订单一下子没有了,再加上市场库存和钢材产量居高不下,尽管钢材价格已经低过成本线,但是市场销售仍然非常困难。”

  直至今日,他仍清晰地记得,从7月下旬开始,市场和钢厂价格初现“倒挂”,到后来钢厂为回笼资金,压低价格出货,钢材价格一路下滑,奥运会后更是急速跳水,10月中旬各线钢材普遍跌落回3500元/吨上下,跌幅超过50%。

  “没有想到会跌得那么快。”王柯叹了口气说道。尽管王柯所在的公司在钢价下跌之前就已经开始清空库存,但是还是无法抵挡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是市场不好,仓库里成堆的成品、半成品和原料;另一方面销售不畅,加上金融危机信贷紧张,公司现金流也出现问题,公司处境非常艰难。

  “那段时间,在领导的统一指挥和安排下,通过限产、销库存、严格控制原材料采购等方法,才勉强维持着基本的现金流和日常开支。”王柯说。

  “随着国家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公布,一直到十一月份价格开始回调,建材很明显的开始上涨,在春节前后价格出现了一个小高潮。”王柯说。

  他认为那个时候政策概念人为炒作的成分很大,市场需求并没有明显的恢复,更多处于一个有价无市的阶段。“加上原本贸易商和钢厂库存量很大,市场价格存在很大的风险,但是坦白说,那个时候对价格日后走势,我们都很迷茫。”他说。

  随后的信贷放松政策,加上政策一再强调四万亿元投资要流向实体经济,让处在迷茫中的王柯和他所在的钢厂看到了一丝曙光。“企业有了钱就能开始买东西,加上四万亿元投资流向实体经济,就代表对钢材的需求也要开始回暖了。”

  王柯告诉记者,因为有了这样的判断,他们还在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处于低位的时候,以每吨60多美元的价格签订了供货合同。也正是因为这个锁定海运费的矿石合同,让他们在日后获得了更多的成本优势。

  “因为四万亿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建设上,建材的需求是最先起来的。”王柯说。而这个时候,钢材的需求也实实在在的开始逐步恢复。据他描述,除了本身的日常销售外,建材方面,公司接到了铁路,亚运会、核电等多个大型项目工程的订单;而板材方面,上个月也开始有了几百吨的订单,市场需求也开始试探性的恢复。

  因为有市场需求的支撑,他和很多钢铁人士都用理性的价格回调来看待目前下跌的钢材价格。“价格太高了实际上对我们并不好,”他说,“价格高了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料都会上涨,实际上钢厂利润并没有上升多少,但是风险却很大。”

  “价格的平稳是我最希望看到的。”当记者问及对日后市场的期望时,他微微一笑说道。 (记者 杨烨)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