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后将有反弹 逢低转持蓝筹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大跌后将有反弹 逢低转持蓝筹股
2009年11月25日 11:18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对于昨日股市的大跳水,不少分析师认为是前期市场累积涨幅过大,市场的正常回调需要,目前的震荡局势并没有改变,也不必太过担忧后市会出台极端利空的政策,但短线要适当调整仓位。

  回避

  当心前期涨幅过大的小盘股

  中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郤峰认为,“前期涨势过大早晚是要出现回调的,今天出现很正常,没有其他方面的干扰因素,当然也就不必过度担忧这种急速下降所产生的影响。”他预测短期内震荡格局依然是主基调。

  联讯证券首席分析师文国庆也表示,小盘股前期涨幅太大,他建议持有小盘股的投资者抛售。此外,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市场的回调会对消费类、医药类、零售以及新能源等前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影响突出,预测未来3个月上述板块仍有40%的降幅。

  天相投资策略分析师仇彦英也对记者表示,这次只是技术性回调,预计后市会有反弹,对中长线投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建议投资者适当调整仓位。

  增仓

  可逢低转持蓝筹股

  长城证券宏观分析师吴土金认为,四季度货币的流动性和政策仍会比较宽松,因此他认为四季度仍比较看好股市,而这次调整也是一个借势调整的过程,短期看不会对大盘造成太大影响。

  对于未来大盘走势,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冯志远持乐观态度,“后530时代已经到来。在2—3周内,大盘可能会跌,投资者需要小心谨慎,但未来上涨的空间非常可观”。他进一步指出,目前市盈率20—25倍左右的蓝筹股后市有较大的空间,但是看空前段时间获利颇丰的小盘股。他建议投资者可以在等大盘下滑之后买入部分估值相对较低的蓝筹股票。

  但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昨日盘中的成交量快速放大,说明市场分歧急剧放大,在市场亢奋依旧的情况下,有众多的资金急于获利出局。加上中央经济会议即将召开,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未明的情况下场内资金有暂时休整回避系统性风险的要求,短线股指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今年下半年的3次调整后都出现5至8天的下跌行情,然后再回调400点左右。这已构成近期大盘的惯性走势。震荡市没有改变,震荡市格局将持续到年底”,信达证券分析师刘景德表示。

  建议

  关注钢铁有色

  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回暖,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通胀预期出现明显的抬头迹象,这将有助钢铁价格进一步反弹。由于钢铁板块相对估值不高,并且行业出现转好的情况,未来存在着补涨机会。

  广州万隆表示,以下三类钢铁公司值得关注:第一类是行业的龙头公司,在传统的钢铁行业,龙头公司具有做大做强的优势;第二,拥有资源优势的钢铁企业,目前铁矿石谈判在进一步推进,虽然合同价格有下调的预期,但铁矿石价格相对较高仍然是影响钢铁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拥有铁矿石资源的钢铁企业,将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尤其是在当前通胀预期下;第三,受益区域振兴的区域龙头也值得关注。经济振兴政策实施后,区域性投资将给该地区的钢铁带来需求,例如处于重建时期的四川地区、中部地区、振兴地区等值得关注。

  此外,国元证券认为,有色金属启动概率增大受益于金属市场牛市价格的走强。有色行业出现了迅速扭亏的局面。三季度行业扭亏为盈,目前美国十年期国债的隐含通胀率仍在上升,说明通胀预期仍然强烈。美国大量发行国债会导致美元信用度下降,导致美元逐步走弱,另一方面美国目前的失业率已经达到10.2%,处于历史高位,从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上看,美国也需要使美元贬值来带动出口。因此美元在四季度仍将继续维持弱势。

  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业绩稳健或恢复较快的上市公司。如锡业股份、焦作万方、中金岭南、金钼股份、中色股份、辰州矿业等。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电解铝、黄金、铜类上市公司最具潜力。

  专家观点

  短期多一份谨慎

  著名市场人士扬韬表示,从今年7月以来,每到月末,股市总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暴跌,让人无所适从:7月29日沪市跌5%、8月31日沪市跌6.7%、9月28日沪市跌2.6%、10月27日沪市跌2.8%,11月24日跌3.4%。只是,从节奏来看,11月24日也许还算不上什么大跌,不排除本周的后几个交易日还有类似下跌的可能性。

  他认为,这次下跌,使得持续多日的小盘股效应消失。小盘股今日跌幅明显大于大盘股,未来行情能否继续看好,需要看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强弱转换能否以上涨形式转换:即大盘股上涨而小盘股下跌。未来几天即便有反弹,行情也很难再短期创新高。而如果本周调整之势成立,则整个12月的行情就都不看好。虽然今日下跌尚难定性,但多一份谨慎总是没错的。(黄倩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