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疲软推动价格上涨 淘金大宗商品有门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美元疲软推动价格上涨 淘金大宗商品有门道
2009年09月18日 17:33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期,美元指数表现疲软,推动大宗商品全线飙升,铜、铅等金属价格先后逼近历史高点,金价也成功突破1000美元大关。鉴于美元弱势局面将长期维持,黄金等大宗商品仍有着上涨的可能。在此过程中,个人投资者应如何操作、分享收益呢?

  与美元呈负相关性

  年初以来,受美国政府实行适量宽松货币政策影响,美元对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持续震荡下行。去年一度飙升至4.82%的三个月期美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目前已降至不足0.3%,显示出信用环境已明显改观,市场流动性再度宽裕。同时,美元指数也一路下滑。作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美元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和行业景气有着直接影响。尤其是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煤炭等大宗商品,其金融属性越强,与美元之间的负相关性也就越明显。

  当美元持续贬值时,一方面以美元标价的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会相应上升,另一方面美元疲软也会使国际投资者主动转入石油等金融属性较强的商品市场,以规避美元汇率风险。这进一步放大了商品价格波动,使其加速上涨。本轮金价强势突破1000美元/盎司,也将美元与大宗商品间的负相关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审慎判断未来走势

  当然,除美元价格外,主导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还有需求和供给、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美国的贸易逆差等基本面变化情况。如受我国、印度等大国消费周期影响,黄金通常在9月份至次年2月份进入消费旺季。此次金价飙升也恰恰起始于9月。

  同时,商品价格也往往易受市场预期和流动性左右。当市场预计美元将下跌、市场需求将上升时,投资者会蜂拥做空美元、购买商品。这又将强化商品上涨预期,增加投机性需求。通过“需求、价格上升预期”至“需求上升”至“价格上涨”的往复循环,使商品价格愈走愈高,甚至脱离真实贸易、消费需求。但是这样的单边行情往往并不会长期延续,涨得越快、泡沫越多,则商品价格面临深度回调的风险越大。

  今年7-8月,有色金属、钢铁价格的大幅上扬,固然是基于超跌反弹的需要,但更直接的诱因是国内经济复苏和通胀预期的加强,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流动性增加。数据显示,在真实需求有限的情况下,年初以来国内铜、铝甚至煤(我国在较大程度上能实现自给自足)等进口持续增长,并出现库存、价格“双升”的局面。这充分表明前期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缘于市场预期和货币流动性推动,其背后的动力则是套利和投机心理,而非单纯的供需矛盾使然,投资者在参与相关金融产品投资过程中不可不察。

  渠道多样个人可参与

  国内普通个人投资者虽不具备直接购铁矿石、原油等大宗产品的条件,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个人投资大宗商品的渠道正逐步多样。

  首先是现货。对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黄金是现阶段唯一能够参与的现货投资品种。黄金现货波动率相对较小,且具备保值增值功能,比较适合谨慎型和长期持有的投资者。目前,个人投资现货黄金的渠道主要有金交所、银行,以及专业黄金公司如高塞尔金银等。

  其次是股票和资源类基金。股票是国内投资者最熟悉的投资工具。今年以来,随着对应产品价格的上扬,煤炭、有色、黄金等大宗商品类个股已先后出现多轮行情。而近日金价的上涨,又使山东黄金、中金黄金和紫金矿业等黄金股表现抢眼。当然,在经历几番飙升后,绝大多数大宗商品类个股市盈率已相对较高;一旦基本面变化,其股价便可能出现震荡整理,甚至引发回调。此外,随着基金的迅速发展,投资者亦可选择资源类基金,借助专业机构获取收益。

  第三是期货。期货是投资大宗商品最常见、品种最全的渠道,目前国内已形成了农作物、糖、铜、铝、黄金、燃料油等二十多个期货品种。投资期货市场具有更高的专业要求,投资者必须熟知并时刻关注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变化,同时科学合理设定持仓比例和止损点。

  除上述三类投资渠道,挂钩大宗商品银行理财产品经历了2008年的浮沉后,在风险管理和收益水平上也日益成熟。8月份,多家中外资行推出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成功捕捉了本轮黄金行情。

  需要提醒的是,许多大宗商品的价格只反映了短期投机冲动,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供给与需求平衡,其潜在投资风险不容小觑。方彦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