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任财长上任后首次访华 专家:应合作应对危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美新任财长上任后首次访华 专家:应合作应对危机
2009年05月31日 14:13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北京时间今天晚上,美国新任财长盖特纳将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短暂访问。盖特纳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在他从美国启程前夕,从美国传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来自美国官方的声音说,盖特纳此行重在营造气氛,是"安抚之旅"而不是"问责之旅"。可是来自美国民间的声音却正好相反,多家美国媒体列出长长的问责清单,催促盖特纳向中国施压,逼促人民币升值,游说中国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盖特纳启程前,美国财政部在华盛顿举行了吹风会,向记者介绍了盖特纳北京之行的具体安排。

  美国财政部资深官员在吹风会上透露,这是盖特纳出任美国财长后首次访华,6月1号盖特纳将在他曾就读过的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并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国财政部长谢旭人等经济高官举行会谈,盖特纳还将访问福特基金会,他的父亲曾是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6月2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将会见盖特纳,盖特纳将会到首都博物馆参观中美合资的太阳能面板展览,主要目的是落实两国元首伦敦会晤达成的共识拓展经贸合作空间,他希望和中国同行一起,评估美中两国的经济现状和挑战,为更平衡稳定的全球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他也希望两国为强化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合作,除此之外,他还将就能源、气候变化、贸易投资等广大的领域和中方进行沟通,他还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官员在吹风会上强调,盖特纳对此次访华之行高度期待,希望访华之行能为今年夏天即将在美国举行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奠定良好基础。

  重回北大演讲,拜访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参观首都博物馆,从行程安排上看,盖特纳的北京之行充满亲切与友好。然而敏感的媒体同时提醒大家,今年1月,盖特纳刚获总统提名而还没有正式坐到财长位子的时候,已经就人民币汇率问题放出硬话,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以至于法新社在昨天的报道中都要替盖特纳捏一把汗,说他因为"一开始就把事情搞糟了",所以这一次的北京之行"任务格外艰巨",劝他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温和一些"。

  这些并不遥远的前尘往事,让中国财经界对盖特纳访华警惕起来。我们是不是应该拒绝盖特纳的要求,减持美国国债,把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地位以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先生坚持认为,中国政府不但应该对这一类要求大胆说"不",维护中国出口;还要借盖特纳访华的机会,为中美关系立下规矩。

  周世俭:“我们的人民币到现在只剩了20个点,远没有达到鲍尔森和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所忽悠的要升值40%,现在外贸这么个惨状了,还让我们升值,还说中国人民币低估,所以我觉得这次应当中国利用盖特纳来的机会,对盖特纳新任财长立一个规矩,就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划一个句号,汇率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不能靠着外界的压力来迫使人民币如何如何。”

  而在另一个关键性问题上,来自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3月,我们手中持有美国国债7700亿美元,再加上去年温家宝总理承诺过的新增持2000亿美元,因此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现在手里的美国国债,大约在9000亿美元左右,占到美国海外发行债券的四分之一。就在盖特纳访华前夕,中国媒体邀请包括周世俭,易宪容在内的23名中国学者接受了问卷调查。是否支持中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是问卷的第一个问题,结果15人投了反对票,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计算金融资产得失时要把短期价格和长期价值技术综合考量,美元至今仍在升值,说明它仍有活力,中国的态度应该是不排斥,积极,美国国债应该减持,但是幅度不能太大。

  美国国债是不是已经让中国承担了很大风险,是问卷的第二个问题,学者的意见更为一致,四分之三的学者承认我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他们说,我们手里的美元资产假如损失10%就是1390亿美元,假如中国减持美元,中国外汇储备应该投向哪里,学者的意见也比较集中,超过50%的人认为应该投向资源领域,真金白银买安全,黄金、石油各种矿产资源都是投资的不错的选择。

  盖特纳的中国之行,到底是一次问责之旅,还是和我们共商世界局势,准备携手走出危机的合作之旅?再过几个小时,谜底就要揭开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的分析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应该关注来自美国官方的表态。从盖特纳启程前从华盛顿传来的官方表态分析,美国新财长会采取合作而积极的调子,从理性的全局角度考虑中美关系。毕竟,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同舟共济,而不是互相争吵和拆台。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