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举行 三看点受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举行 三看点受关注
2009年07月27日 0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副总理王岐山26日在华盛顿会晤拉森、柯克等美国国会议员。 中新社发 李静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7月27日电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天起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根据此前披露的对话议题与议程来看,中美双方将围绕若干全球性议题进行对话,而对话中的三大看点倍受人关注。

  首轮对话议题和议程公布

  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美东时间27日上午将举行开幕式,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话27日将举行全体会,全体会后将分两个会场同时举行战略对话及经济对话。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共同主持战略对话,而经济对话由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结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白宫会见中国代表团成员。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马朝旭表示,中国代表团在新闻方面做了周到安排。会议期间,将根据有关议题,在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两个方面进行吹风。会议结束后,除了中美双方的联合记者会,中方还将举行一次记者会,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阐述中方的立场和观点。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此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外记者吹风会上说,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主要议题包括:中美关系、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何亚非表示,中方希望通过此轮战略对话,与美方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加深互信、促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朝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朱光耀则指出,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举行的,主题为“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朱光耀表示,双方将以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就反金融危机政策措施、经济可持续增长、金融体系改革、贸易投资合作等重大经济金融议题深入沟通并协调立场,传递中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

  对话三大看点受关注

  据此间媒体分析,中美这场对话有几个看点:其一,这是中国与奥巴马政府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

  中美建立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和奥巴马今年4月在伦敦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今年1月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新进展,两国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在此期间,两国高层交往及各级别磋商频繁,双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进行了密切协调与合作,并就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南亚和中东局势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以及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进行了有效磋商与协调。这一切,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良好开端营造了有利氛围。

  其二,中美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首次纳入同一个对话框架下进行。

  此前,在中美两国60多个磋商机制中,“战略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是双边交流的两个重要机制。2005年8月至2008年12月,中美举行了六次战略对话。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中美举行了五次战略经济对话。而新的对话机制将此前存在的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合二为一,将两国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不仅是“战略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的简单叠加,这一新的机制包括了更广阔的议题,表现出中美合作由双边议题向多边议题的转变。

  其三,对话由部长级首次升格为内阁级。

  与布什政府不同的是,在奥巴马政府更强调的所谓“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方面,中国承担的是“全球性责任”。中国与美国是世界上两大具有“领导力”的力量,中美双方不仅在双边问题上要加强合作,更要在地区及全球问题上加强合作。因此,奥巴马政府将对话由部长级首次升格为内阁级,以体现出对对话的重视。

  另一体现美方重视的表现在于,在对话开始前,美方先后派出数名高官访华,作为中美首轮对话的铺垫,从种种细节也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对对话抱有期待。

  中美对话谈什么?能源、气候、应对危机是主线 

  专家预测中美对话:将以增进高层战略信任为主

  中美建立增进互信对话机制是此次对话最大成果

  历次中美战略对话与战略经济对话大事记 

【编辑:魏恒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