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民逐渐向“农业工人”转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海南农民逐渐向“农业工人”转变
2009年09月10日 09: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白沙九月十日电 题:海南农民逐渐向“农业工人”转变

  作者 付美斌

  “现在,许多种地的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就近打工就业,花卉基地变成‘工厂’,农民在家门口就能领到工资、赚到红利,增加收入。”五指山市政府官员九日在海南省中部市县促进农民增收现场会上介绍说。

  五指山市南圣镇什贺村花卉示范基地二00八年八月投资建设,由什贺村三十户农民以土地出租的方式与海南皓然生态农业公司联合创办。目前,该基地已投入资金三百万元人民币,培植神马白菊花八十亩,“今年来已采摘菊花二百多支,销售收入达四百多万元,并已打进日本、韩国、香港花卉市场。”据了解,五指山市政府投资一百万元搭建的棚架设施作为农民股份入股,并拥有相应的农业设施产权,农民以土地出租与公司联合经营,农户每亩可带来七百八十元土地租金收入,花卉销售分红及务工三项收入,累计每亩年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

  “农民在公司的带动下不但学到了现代农业的种植和管理知识,还学到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闯市场的招数,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五指山市政府官员表示,目前,当地农民在南圣镇什贺村花卉示范基地从事劳务的固定工有八十人,流动临时工在生产高峰期达到二百多人次,月收在七百五十元至一千二百元间不等。据不完全统计,五指山市在发展热带花卉种植的南圣、水满、冲山等乡镇,直接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近五百人就业。

  白沙县东风养猪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加入合作社,就不愁猪卖不掉,不愁卖不出好价钱。”“合作社的猪,划算”已成为加入合作社养猪,走上致富道路农户的口头禅。

  李南军是定安县白堆村的农民,以前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加入南华合作社后,目前每年收入有七万多元。据了解,定安南华合作社去年获得纯利润五百逾万元,成员户年人均纯收入八千二百三十八元。同时还带动当地农民二百三十四户加入养殖致富的行例。

  “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模式,是地处海南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琼中县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模式。截至目前,琼中县有农业协会、合作社六十一家,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十家。各类合作社社员三百七十人,带动农户八千九百户,二00八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额一千二百万元。

  “近三年来,海南省农业厅落实五百万元产业化资金扶持海南中部地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海南中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二百六十八家,带动农户三点五万户,户均增收九百多元。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说,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发挥海南冬季农业的突出优势,鼓励农民土地短期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海南省长罗保铭在五指山市花卉基地调研时指出,“基地+农户”这种机制创新具有典型性和方向性,发展潜力大。(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