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中央地方两级地勘基金总规模达130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土部:中央地方两级地勘基金总规模达130亿
2009年09月17日 1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7日电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实施以来,中央地勘基金、省级地勘基金相继设立,总规模已达到130亿元。

  9月10日,来自全国省级地勘基金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在北京首次聚首,拟与中央地勘基金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找矿突破。记者从会上获悉,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实施以来,中央地勘基金、省级地勘基金相继设立,总规模已达到130亿元,在衔接公益性地质调查、加大地质找矿前期风险投入、拉动社会资金投资地质勘查、支持地勘单位改革等方面作用日益明显,有效支撑了国家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需求。

  中央地勘基金已开展野外施工项目191项,总投入约15亿元。基金积极与地质大调查项目衔接,与黑龙江、江西等省建立推进整装勘查合作机制,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形成了资源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合作意向;支撑解决跨省矿产开发纠纷,促进了区域和谐稳定;建立了六大区项目监理部,与项目承担单位实行合同制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了矿业权价款折股股权管理和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研究。

  省级地勘基金发展相对不平衡,大部分省区出台了管理办法,省财政划拨了资金。部分省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组建了队伍,如新疆、江西、甘肃、宁夏等;部分省区以专项资金等形式存在,实行委托管理,如安徽、贵州、辽宁、湖南、河北等;部分省区正在积极筹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如内蒙古、黑龙江、浙江、陕西等。从基金规模看,每年六七千万元到十几亿元不等,如内蒙古近几年的地质勘查专项资金已累计达57亿元。部分省区实行年度滚动投入,如贵州省每年将20%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两权”出让价款划入基金,保证了稳定投入。

  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地质勘查项目3~5年的工作周期,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基金项目将陆续产生成果,前期工作完成后,将极大拉动整个社会投资地质勘查。中央地勘基金设立两年多来,已发现煤、铀、金、铅锌等重要矿产大型矿产地11处,中型矿产地24处,在内蒙古控制一个200亿吨资源量的特大型煤田和一处具有较大远景的中型铀矿矿床。

  省级地勘基金根据本省实际需要,在地质找矿、基础地质调查等方面服务了省域经济发展,如贵州省地勘基金实施92个项目,新增煤炭资源量26亿吨、磷矿1.1亿吨;内蒙古完成1∶5万区调和矿调、物化探等26万平方公里,煤炭普查项目结束后可查明资源储量8000亿吨,并在解决农牧地区人畜用水困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江西地勘基金启动了省内紧缺和优势资源保障工程,力争用3~5年时间,新增资源储量铁矿石1亿吨、铜200万吨。省级地勘基金拉动社会投资地质勘查开发已经见效,如安徽省投入2亿元勘查基金,目前已拉动社会投资1亿元。

  就两级地勘基金的关系,地勘基金管理部门负责人座谈时表示,将借鉴部省合作的方式,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初步思路是,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原则,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全国地质勘查规划》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定位、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明确各自投资勘查重点,协调工作部署和资金投入,定期联系和信息共享,形成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各省矿产勘查。根据双方意愿和当地实际情况,可采取按矿种或工作区域进行横向衔接的分工合作,可按地质找矿不同工作阶段进行纵向衔接的分工合作,还可采取共同投资的方式,共同推进重点成矿区带的统一部署和整装勘查,并进一步加强投资地区矿业权协调,妥善处置成果收益,以调动各方找矿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勘基金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拉动社会投资地质勘查,全力推进地质找矿重大突破。(记者 刘振国 特约记者 王 俊)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