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对华供气,俄心态矛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际先驱导报:对华供气,俄心态矛盾
2009年10月15日 13:58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一方面担心价格过高,“吓跑中国人”,一方面又担心沦为中国的“原料附庸”

  “又喜又忧”,这似乎是俄罗斯对于10月13日刚刚签署的《关于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的框架协议》的心态。

  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期间,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而这份关于天然气的协议引起了俄罗斯媒体的广泛关注。

  谁的需求

  据“报纸网”披露,协议规定了俄对华供气的两条线路——西线(西西伯利亚气田)和东线(东西伯利亚、远东和萨哈林大陆架气田)。供气总量预计每年约700亿立方米,其中,东线每年供气约380亿立方米,西线每年供气约300亿立方米。

  “在所有国家来看,中国现在是为数不多的有前途的市场。因此,现在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试图向中国人出售他们需要的东西。”俄《观点报》网站引述俄罗斯全球化问题研究所所长鲍里斯·卡加尔利茨基的话说。他表示,短期内,俄罗斯商人们会寻找任何方式修一些什么或卖些什么,以便阻止经济下滑。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公司”)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不得不花很多钱用于勘探、开发和铺设管道,要么在这方面答应中方参与。俄“大都会”金融投资公司资深分析师亚历山大·纳扎罗夫认为,“现在俄气公司自己没钱”。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会长康斯坦丁·西蒙诺夫的观点较为独特:中国陷入了险境,因为现在围绕石油发生的一切,几年后将出现在天然气上。他说,去年中国天然气的需求量首次高于开采量,中国很快将成为主要的天然气进口方之一,因此,中方需要与俄方签署天然气供应协议。

  “过高的价格会吓跑中国人”

  不少俄罗斯专家认为,对于俄中天然气协议的评估暂时需要持谨慎态度。柳佳金说:“当双方最终谈妥价格后,才可以评估。”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虽然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达成框架性的协议,但双方未能确定价格,为此将再行谈判。俄方专家预测说,俄对华供气价格将略低于对欧洲供气价格,“因为过高的价格会吓跑中国人”。

  俄中供气谈判已经进行了不止一年,但是至今双方无法就价格公式达成一致。“报纸网”披露,在“阿尔泰”项目(西线供气方案)框架内,中国人提出每千立方米100~120美元的天然气价格,但是俄气公司无法接受。

  俄“金融桥”投资公司分析师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夫表示,参考俄方对欧洲和其他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供气的价格,对华供气的可行的最低价格(考虑到出口关税和运费)是每千立方米250~270美元,“但不能忘记,市场条件和数字是可以变化的”。亚历山德罗夫认为,中方完全可能同意上述价格,但是不排除中方可能试图降低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额度,转而用更为廉价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作为供气补充。

  担忧成为“原料附庸”

  需要指出的是,中俄此次签署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引起了部分分析人士的不安、担忧,甚至质疑。

  “近期俄中关系日趋紧密,这与中国奉行的在市场下滑背景下购买廉价资产有关。”俄罗斯政治行情中心资深专家德米特里·阿布扎洛夫表示,俄中协作主要建立在“资源或商品换资金”这个模式上,也就是中国加大提供贷款,而俄罗斯提供资源。

  “如果以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那么现在它认为更好的办法是,把这些钱给那些将来有义务对华提供资源的国家。”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会长康斯坦丁·西蒙诺夫说,基本上,中方的做法是正确的,“问题只是,我们拿这些钱是否正确”。因为现在只有对华供气线路的想法,也就是任何可行性研究都没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的态度比较悲观。俄罗斯《独立报》援引这位专家的话说,俄罗斯正在变成中国的原料附庸。他表示,俄中两国所需要的不是发展,而是共同发展。(记者赵嘉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