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欧盟鞋案”明复审裁决 中国鞋企作最后斡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输欧盟鞋案”明复审裁决 中国鞋企作最后斡旋
2009年11月18日 13:29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获悉,欧盟理事会将于11月19日正式宣布“输欧盟鞋案”的日落复审结果,即决定未来一个周期(15月)内,是否继续执行对我国进口皮鞋征收已执行了2年的高达16.5%的反倾销税率。

  据悉,国内行业协会和反倾销联盟已在对该案作最后冲刺。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官员对本报记者透露,目前数个东欧小国的态度在19日即将举行的投票中有决定性影响,如斯洛文尼亚等,“我们正联合国内企业联盟做最后斡旋”。

  此前,欧委会发布了皮鞋反倾销复审终裁披露文件,建议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反倾销措施再延长15个月,税率维持不变,即除金履鞋业一家获得9.7%的分别税率外,中国其他鞋企统一税率16.5%。

  国内联盟作最后冲刺

  鞋类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与欧盟之间最具争议性的贸易问题之一。

  中国输欧盟鞋反倾销联盟秘书长郭炜文表示,假如延长征税,将继续增加这些跨国鞋企在华的生产成本。

  在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推动下,欧盟于2006年开始对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鞋类征收关税。这些关税本应在两年期限结束后失效,却在去年10月延期至今年11月9日的最终审议。

  据统计,这些关税措施已使其对欧盟的鞋类出口下降了15%,从2005年的20.8亿欧元降至2007年的17.8亿欧元。中方已将鞋类问题列入一项更为宽泛的申诉,称欧盟将中方看来站不住脚的反倾销理由,强加给从钢材到蜡烛等一系列产品。

  目前,鞋产品已经实现全球一体化,特别在经济危机下,消费者普遍希望购买廉价的产品,而征收反倾销税受冲击最大的是欧盟的消费者,由于国际鞋企普遍视中国为全球重要布点,耐克、阿迪达斯等知名国际鞋企均受到牵连。

  据透露,目前众多跨国鞋企与中国鞋企站在一起,试图游说欧盟终止对华征收反倾销税。该联盟在两方面作最后的冲刺:一方面与欧盟交涉,并与欧盟采购商、零售商结盟加紧对各成员国游说;另一方面积极建议政府层面加大交涉力度。

  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表示,状告欧委会的官司也还没有最终结果,但希望欧盟可以终止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自欧盟2006年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奥康出口欧盟的增长速度受到很大限制,2006年以前,出口量每年都成倍增长,而征收反倾销税后开发新客户变得非常困难,很多进口商无法承受高额反倾销税,拒绝从中国进口皮鞋。

  王振滔表示,欧盟一直是温州乃至中国皮鞋出口的主要市场,如果提议生效,对中国皮鞋今后出口更加不利。同时王振滔也表示,不会放弃继续争取撤销反倾销税的机会。

  他认为,涉案鞋企积极参与到应诉欧盟反倾销案件中来,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国际贸易规则,以应对未来更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对“日落复审”抱期望

  据了解,欧盟反倾销税征收以来对整个中国制鞋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一份欧委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有24.6亿双鞋子在欧盟销售,其中21亿双即超过85%的鞋子是进口的,产自中国的是14.9亿双,越南是2.56亿双。

  而采取反倾销之后,据统计,从中国进口的鞋子下降了15%。来自中国皮革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此前的反倾销税导致中国输欧皮面鞋产量降低20%。由于向欧盟出口减少约4000万双鞋,仅此一项造成中国约两万名工人失去工作。

  “欧盟应该试图探求由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而不是继续那种破坏双方有利商业关系的贸易藩篱。”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人士表示。

  此前在伦敦召开的G20全球峰会上,欧盟采取的反倾销措施仍然被反对的意见认定为维护贸易保护政策的修辞和决定全球经济衰退的催化剂。因此,从目前种种迹象看,尽管欧委会希望继续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但各成员国之间的意见分歧很大,中国鞋企还是有进一步争取撤销反倾销税的机会。

  不过,也有不少专家表示,鉴于眼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发展趋势,欧盟最终通过延长针对我国皮鞋的反倾销税的提议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在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的背景下,欧盟反倾销措施实施对我国皮鞋业已造成巨大冲击,中国许多鞋企对即将进行的“日落复审”抱有较大期望。(黄颖川)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