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重启自贸区谈判 专家:有利于突围贸易壁垒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澳重启自贸区谈判 专家:有利于突围贸易壁垒
2010年02月25日 03: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月24日到26日,中断一年多的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FT A )谈判将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重启,这是第14轮中澳自贸区谈判,投资和农产品问题将是谈判的焦点。国外媒体分析认为,近年来中澳双边贸易额的上升是两国自贸谈判重新提上日程的重要原因,澳大利亚打算通过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维持其经济向好的局面。据澳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将在未来20年内为澳经济创造价值1460亿澳元的收入;而国内专家表示,在当前中国外贸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将成为中国拓展出口市场的突围良策。

  中澳经济互补性推动自贸谈判

  中澳双方的经济互补性推动了两国重启FT A谈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在西方经济体中的一枝独秀得益于与中国的贸易互补性。中澳两国巨额的铁矿石贸易是澳大利亚重启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一个重要原因。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克林23日表示,中国的兴趣点主要是澳大利亚的资源,但是澳大利亚热心于从中国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法新社24日报道指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铁矿石和煤炭的巨大需求使得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中澳贸易帮助澳大利亚挺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没有走向衰退。

  另据路透社24日报道,“至于贸易关系,澳中都清楚彼此之间需要相互依存,都真心希望深化并丰富这种依存关系,这也是双边自由贸易谈判重返正轨的原因。”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西蒙·克林说:“鉴于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经济上的至关重要的相互联系,以及中国在资源和能源上对澳大利亚的依赖,我们将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机会。”

  中澳双边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了大量原材料。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元气大伤,但是中国和澳大利亚经济表现令全球瞩目。据路透社2月24日报道,中澳双边贸易在2008-2009年度已达830亿澳元(合740亿美元),中国从澳大利亚购买铁矿石和煤的价值达到250亿澳元。另据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统计,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两国双边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近30%,达到860亿澳元。该委员会官员特纳说:“如果这一趋势得以持续,我们预计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000亿澳元。”

  中澳自贸谈判始于2005年,迄今共进行了13轮。

  农产品和投资是谈判焦点

  克林23日称,农产品、投资将是谈判的敏感问题,但他表示两国均有达成协议的政治意愿。据法新社24日报道,克林认为,中澳自贸谈判将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将决心达成协议”。在对华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已经明显表现出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兴趣”,他补充说,“城市发展、物流、基础设施、零售以及金融服务都是澳大利亚能够涉足的领域”,并强调说,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要比资源贸易更加深入运行。

  此外,中澳自贸协定关于投资问题上,克林还表示,中澳双方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体现出双向投资重要性的新框架,并且双方正在自贸谈判中讨论这一问题。

  但是,农产品将仍然是此次谈判的障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而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产品市场对澳大利亚开放的程度方面将是双方谈判的胶着点。对外经贸大学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与中国进行自贸区谈判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大其农产品出口,但是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农产品市场对澳大利亚开放程度将会有一定的限制,而在中国企业对澳投资问题上,澳大利亚应当逐步消除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偏见。”

  中国出口突围“全球围剿”的良策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光辉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中澳两国建立自贸区可以避开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中国企业可以赴澳大利亚进行投资生产,占据国外出口市场,这实际上减少了别的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中心主任邢厚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展开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周世俭也认为,在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日趋加剧的背景下,与澳大利亚达成自贸协定不失为中国商品出口突围“全球围剿”的良策,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饱受金融危机之苦时,澳大利亚经济一枝独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进口,特别是中国铁矿石的进口,“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一个必要措施,特别是在矿产资源上,应该重视发展区域合作经济。”他说。

  但李光辉也认为,“自贸区的建立带来规模经济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的同时,对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也会冲击本国市场,中国和澳大利亚自贸区建成后,一些领域,比如农业肯定会受到澳大利亚的挑战。”因此,中国需要谨慎应对建立自贸区建立后给中国外贸带来的不利影响。

  记者 曾德金 综合报道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