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难”能否倒逼“中国制造” 升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招工难”能否倒逼“中国制造” 升级?
2010年03月04日 16:20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着外贸行业“新春第一展”之称的第2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正在此间举行。“招工难”成为不少参会企业共同的烦恼。

  一边是外来劳动力新增供给的减少,一边是产品利润空间的萎缩,一些企业面对招工难显得“爱莫能助”。“招工难”能否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如何使企业摆脱这般尴尬境地?

  “招工难”困扰外向型企业

  市场风云难测。很多外向型企业没想到,一年前,还在为订单不足而犯愁;一年后,订单无忧,“谁来完成订单”却让人头疼。

  “现在最紧迫的是,企业订单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但却找不到工人”,参加“华交会”的金纺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杜松宝表示,“我们厂的工人多从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招募,目前员工的返厂率仅50%左右,企业不得已只好去车站拉人。”

  本届“华交会”设立了服装、家用纺织、装饰礼品、日用消费品四个专业展区,参展企业3300多家,其中95%来自国内,清一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部市场回暖之际,“招工难”却暴露出来。

  同样的烦恼困扰着“华交会”会场外更多制造业企业。上海闵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冻干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吴怀东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中高端产品订单增长30%左右,但是目前在装配技工方面却有150多人的缺口。春节以来,通过种种渠道,也只招聘到18人。一些回家过年的务工者,“一去不复返”。

  主营运动休闲服饰的福建健健集团商贸处经理周军平深知企业员工“返厂率低”的根本原因:目前在沿海务工的待遇和内陆比,已无特别吸引力;现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普通工人的薪酬水平在1800元/月至2300元/月,而部分内地工厂也能开到1500元/月,工人生活成本更低,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

  破解“招工难”难在何处?

  能不能通过增加工资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不少企业显得颇为无奈。

  周军平说:“如果贸然提工资,在订单形势并不明朗且成本很难转移的情况下,企业无疑要冒一定的风险。”另有参加“华交会”的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订单增加,但是企业的成本也在同步增长,且出口更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等诸多风险性因素,企业利润空间压缩。

  以纺织业为例。行业咨询机构“第一纺织网”跟踪监测结果显示,2009年20种纺织原料及产品中有12种产品价格涨幅超过50%。“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说:“预计今年纺织原材料价格会在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但由于处于产业链上端的基础产品价格涨幅较大,而末端产品价格涨幅较小,会导致成本压力难以合理释放,进而给行业的稳定发展埋下隐忧。”

  此外,人民币的升值问题更是外贸企业的心头之患。汪前进说,不同的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不同,比如现阶段勉强盈利的中小纺织企业,人民币如果升值3%,这些厂就可能扛不住;如果升值5%,即使是实力较强的大企业也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当然,企业可以宣布提价,但前提是你的规模足够大,拥有相当的议价能力。”

  “华交会”上,一位外贸业务员表示:“由于出口附加值不高,目前我们赚的基本就是出口退税的钱,人民币一旦升值,可能这点薄利也没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哪里还能为工人涨工资呢?”

  能否通过提价增加盈利空间?福建健健集团商贸处经理周军平说:“现在,往往我们一说提价,外商就表示要把订单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去。”“第一纺织网”的调研显示,目前出口企业预期的提价空间普遍比较有限,乐观估计骨干企业在5%至10%之间,而议价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情况更不理想。因此,很多出口企业今年都将面临“保客户”还是“保利润”的两难。在此背景下,“保员工”乃至“招员工”的形势无疑更加严峻。

  招工难能否倒逼“中国制造”升级?

  作为上海的制造业基地,闵行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工业产值中的比例近年来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外来劳动力数量却在明显减少。闵行区来沪人员就业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这几年闵行区内外来务工者社会综合保险参保率逐渐提高,但参保人数却有所下降。截至2008年底,全区参保的外来务工者为46.2万人;但至2009年底已减至44.5万人;至2010年1月底,更减至43.5万人。

  分析人士认为,在一些沿海地区,新增外来劳动力减少、招工困难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并存,而一些转型较快、升级明显、效益增加的制造业企业,正逐步从“招工难”的阵痛中走出来。

  “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说,未来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布局上,可能将制造加工环节逐步内迁,而设计、销售等高附加值部分仍留在沿海。在竞争路线上也有所侧重,不再以“价廉物美”作为主要诉求,而转以追求“价高物优”;这样,沿海地区企业的“招工难”将有望缓解。

  如果“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能够不断升级,企业应对“招工难”就会有更多主动权。比如,采用大豆纤维、竹纤维等新材料制成的纺织品成为此次“华交会”的一大亮点,而一些外贸企业也更容易借这种利润更为丰厚的创新产品吸引海外客商的订单。参会的知名品牌企业步森服饰的海外部业务主管杨薇则告诉记者,虽然步森走的是“内销+外贸”的路线,但在出口时,30%至40%都是通过自有品牌销售出去的,其效益要比贴牌生产高5倍至6倍。在此情况下,企业随时有实力充实劳动力资源。不少分析人士期待,此次大范围的“招工难”能倒逼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摆脱对低成本劳动力的简单依赖,加快自主创新,提升盈利能力,提高“抗风险”水平。 (叶锋、何欣荣)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