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付出代价或是就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郑新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付出代价或是就业
2010年03月06日 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6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郑新立表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会带来“阵痛”的,而这个“阵痛”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就业。但通过调整将会给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将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上,在这个新的台阶上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个“阵痛”是值得的。

  6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和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郑新立表示,一个“阵痛”可能是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意味着企业有一部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比较严重,消耗比较高,就要被淘汰。那么淘汰就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就业人员要重新安排,同时要加大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增加新的投资。但是我相信,通过重组,通过我们投资结构的调整,将会给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经济将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上,在这个新的台阶上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个“阵痛”是值得的。

  第二,“阵痛”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就业。郑新立表示,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我们的第二个转变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吸纳第二产业中由于实行集约化的生产而减少的劳动力,要吸纳第一产业集约化发展中间所富余的劳动力。这是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

  郑新立表示,在发达国家,过去好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要排挤劳动力,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失业大军,这个失业大军没饭吃,都要砸碎资本主义制度,结果这个情况避免了,没有出现。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些剩余劳动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都是到第三产业去了。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80%以上,第一产业剩2%、3%了,第二产业占百分之十几,庞大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里从业,对照我们的现状,差距太大了。

  郑新立表示,去年我们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只有4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按照2008年的数字,只有34%,这两个比例跟发达国家比,太低了。全世界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60%多,我们现在的比例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要低2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要低30多个百分点。

  郑新立表示,就业的比重比产值的比重还要低,只有30%多,发达国家占到80%,低了百分之40多。为什么我们第三产业始终发展滞后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就提出了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了,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我想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政策。最近我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制约我们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因素就是税收政策,我们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跟发达国家比要重得多,包括第三产业水费、电费,都要比第二产业的高,这是很不合理的。

  郑新立表示,第二个因素,我们缺乏为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服务的金融体系。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小企业,是个体户,他们需要的流动资金数额比较小,而且都是几十万,有的是几万块钱,但是没有一个金融机构能够专门给他们提供贷款服务。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是几大商业银行,专门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几十万、几百万的贷款看不上,几个亿、几十亿贷款,审贷成本低。另外,我们有十几个、二十几个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是全国性的大银行,还有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所以现在我们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只有主动脉,没有毛细血管,金融的血液输送不到小型、微型的金融主体,第三产业大量的个体户、大量的小企业得不到贷款的支持,我想这是我们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