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外债总体情况与经济复苏步伐吻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去年中国外债总体情况与经济复苏步伐吻合
2010年04月07日 12:58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6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86.4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669.47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617亿美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数据情况来看,2009年四季度外债余额延续了二三季度态势,继续反弹。尤其是年末达到4286.47亿美元,比9月末的3867.72亿美元增长了400亿美元左右,外债规模增加态势明显。”

  事实上,自2008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到4419.52亿美元的历史高规模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我国外债规模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贸易融资的急剧萎缩尤其引人关注。2008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746.61亿美元;2009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步入3367.21亿美元的“低谷”;2009年6月末,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我国外债余额出现“反弹”,达到3605.79亿美元;2009年9月末,我国外债余额达到3867.72亿美元。时隔3个月,到2009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规模达到4286.47亿美元。

  丁志杰进一步分析表示:“2009年第四季度外债余额的持续反弹,与近期贸易融资增长较快有较大关系。数据也显示,2009年9月末短期外债余额中的贸易信贷余额为1325亿美元,而2009年末的贸易信贷余额达到1617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增加了近300亿美元;与此同时,登记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也略有上升,从而助推了外债规模。”

  交通银行风险管理部栾雪剑对记者表示,贸易融资的较快增长主要与我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活跃有关。2008年底,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海啸,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贸易急剧萎缩,贸易融资下降。2009年,为应对危机,各国均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世界银行的贸易融资便利规模,也增加了贸易融资的可得性。我国政府也采取了扩大贸易融资的政策。“2009年二季度以来,企业间的贸易融资开始活跃,三四季度的贸易融资情况更为乐观。外债余额的全年发展态势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进出口走势以及经济复苏的步伐相吻合,呈现前短后长的‘V’形走势。”栾雪剑说。

  采访中,有分析人士表示,2009年末,中资金融机构债务余额为940.79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9月末为870.18亿美元,这一方面说明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在国际经济中的参与度在稳步提升,也不排除由于我国经济复苏迹象渐趋明显、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大,中资金融机构和中资企业存在一些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行套期保值行为。“这些可能存在的套期保值行为是外债余额全年持续增加、除贸易融资较快增长外的又一原因。”该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2009年间,短期外债持续增长态势引人关注。数据显示,2009年6月末,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余额的53.90%;2009年9月末,短期外债余额为2219.7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57.39%;2009年末,短期外债余额为2592.59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0.48%。对此,栾雪剑表示:“由于目前国际上的短期利率较低,所以持有短期外债比例增加会有利于减少利息支出,降低偿还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从币种结构看,在2009年末的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67.76%,日元债务占11.89%,欧元债务占6.38%,其他债务包括特别提款权、港币等,合计占比13.97%。丁志杰分析认为,我国外债中的币种结构与外汇储备中的币种结构类似,这种匹配比较科学,偿还风险较小。从中长期来看,保持以美元债务为主的结构是必要的。这是因为,相比之下日元和欧元的升值压力更为明显一些,这会增加我国的债务成本。但与此同时,短期内也需要注意美元可能出现的阶段性反弹带来的我国债务成本上升问题。

  此次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09年我国外债偿债率为2.87%,债务率为32.16%,这一比例较2008年的外债偿债率1.78%以及债务率23.69%,均有较大上升。对此,丁志杰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2009年外债偿债率和债务率水平是处于安全范围内的,不必担忧。而这两个比率的大幅提高主要与2009年全年出口较2008年发生明显下降有关。这是因为偿债率是指一国当年还本付息额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而债务率指一国当年外债余额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当商品和劳务出口收入明显萎缩时,自然会导致偿债率和债务率提高。随着今年我国进出口形势的好转,预计2010年我国外债偿债率和债务率会有所下降。(牛娟娟)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