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价追踪记:缔造多个千万富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蒜价追踪记:缔造多个千万富翁
2010年05月27日 16:3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王辉琢磨着眼前的蒜,到底该买两头还是三头呢?

  5月25日,北京市民王辉赶到位于北京定福庄西街的农贸市场。看着菜摊上大蒜的标价牌,她眉头紧锁,显得有些犹豫。“去年还只是几毛钱,现在都3元每斤了。”

  王辉和丈夫是正统的北方人,他们一直保持着吃面条和饺子的时候嚼蒜瓣的习惯。但自从蒜价高企之后,王辉买大蒜的数量开始依次递减,5斤,3斤,2斤……一直到这次的二三头。

  “没办法,忍忍吧。”带着遗憾的心情,最终提着两头蒜的王辉慢慢地向回家的方向走去。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千里之外的河南蒜农马兵战。这些天,马兵战上翘的嘴角一直没有下垂的迹象。甚至时不时地还能听到他嘴里哼出不知名的小曲。

  这一切同样来自于高企的蒜价。今年马兵战3亩地的早熟蒜至少能让他赚回4500元,或者更多。而在2008年,同样是这3亩地的大蒜还没有卖出化肥钱。

  王辉和马兵战脸上的不同表情,恰好完美演绎出了蒜价变动对整个产业链条的实际影响。

  【蒜农】

  每亩赚个二千多

  马兵战在河南省中牟县大孟乡五所楼村已经种了10年蒜,每年5月开始连续一周,每天都得来到自家蒜地上锄蒜。“我一天能收割六七百斤。”

  按照这个速度,一周的时间足以让他把自家的3亩早熟蒜收到家中,“成熟的大蒜必须要尽快收割完,否则地里的大蒜会爆裂,没人要了”。

  在马兵战还在地里忙碌的同时,刘集镇贺兵马村的宋战领已经收割完了自家3.5亩的早熟蒜,并开始和中间商讨价还价。收蒜人是大孟乡茶庵村的汪喜民。

  尽管宋占领的蒜远不如去年个头大(今年最大的蒜和去年最常见的蒜相差不大),蒜上面还带着不少的泥土,汪喜民还是给出了1.38元每斤的价格,比去年的0.2元每斤高出了数倍。“今年,早熟蒜的价格在1.3元-1.4元每斤左右。”汪喜民说。

  这个价格仅限于大孟乡这一片,在东南方向的韩寺镇,蒜农们可接受的价格是1.5元每斤。19日上午11点,收购点的门口已经堆满了近20吨的大蒜。在旁边的桌子上,详细地记录了每一笔交易。1.46元×300斤、1.48元×250斤、1.51元×500斤……

  据收购点老板洪昆介绍,截至5月19日,他已经收购了15车大蒜(每车四五十吨)。价格从第一车的2.4元每斤,逐渐降到了现在的1.5元每斤。不过,洪昆收的蒜明显要比汪喜民的个头大。

  如果继续向东走80公里,河南省杞县的蒜价可以达到1.6元每斤。当地城关镇蒜农江景生的7000多斤大蒜正是这个价格。收购点是一位李姓老板开设的杞县大蒜现货交易市场。

  了解清楚了大蒜的价格,大蒜的成本又是多少呢?江景生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地的大蒜需要蒜种350斤-400斤,价格为1元-2元每斤;化肥需要近400元;薄膜40元;收割需要雇用10来个人400元钱,再加上伙食费每人10元。核算下来,每亩地的成本近2000元。

  “今年大蒜的亩产为3000斤左右,每亩能卖到4000元-4500元,每亩的收益在2000元左右。”江景生说。

  “蒜商包地”的情况在河南并不多见。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蒜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车世堂介绍说,40万亩的蒜地被包出去只有3万多亩。蒜农承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急需用钱,如孩子上学等;一是缺乏劳动力,如种上大蒜就出门打工了,没时间收割。

  【中间商】

  缔造多个千万富翁

  在河南杞县和中牟县,蒜农的大蒜大部分都卖给大蒜经纪人(大多为本县人)。规模小的称之为小贩,规模大的则称之为中间商。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相关知情人士透露,他们的利润大多在0.15元-0.5元每斤之间。

  从杞县到中牟县城,隔上一段距离就可以看到大蒜收购点。这些收购点老板手上有很多大客户,或来自山东金乡,或是江苏邳州,或是各地批发市场。

  杞县大蒜现货交易市场就是其中之一。个头不高的老板姓李,几天前刚接到湖北客户的电话,请他代收20吨湿蒜,发批发市场。江景生的7000斤大蒜就是在这里卖出去的,价格是1.6元每斤。而李老板卖给湖北客户的价格则是2元每斤。

  其实,在整个大蒜产业链条上,中间商的利润是比较透明的,也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说,中间商的利润最少是0.1元每斤,多的时候可以达到0.5-0.6元。”车世堂说。

  当然,并非所有时候都是一般情况,中间商也有成为千万富翁的可能性。2009年的四五月份,大蒜刚刚成熟的时候,大蒜的价格只有0.27元每斤,甚至更低。但时间不长,在诸多因素影响下,蒜价开始突飞猛进,0.3元、0.4元、0.5元……

  很多的储存商开始犹豫和观望,中间商手中的大蒜开始积压。慢慢地,积压开始变成“囤积居奇”,中间商和储存商的地位也发生了极大改变。急着找销路的中间商开始坐等储存商上门求购。

  一些沉得住气的中间商一直等到了2.5元每斤,有的甚至等到了最高点2.8元每斤出手。由此,杞县千万富翁的数量再次增加了。“其实这不能称之为囤积居奇,只能说是赶上了好时候。”车世堂的大嗓门在办公室里嗡嗡作响。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