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波动影响蒜涨跌 垄断与游资炒作推波助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供需波动影响蒜涨跌 垄断与游资炒作推波助澜
2010年05月27日 16:4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蒜涨价已经是路人皆知了。北方人到饭店吃饭要头蒜吃本是常事,但不知何时,原本爽快的老板娘开始扭捏起来。

  这也不能只怪老板娘吝啬,因为北京市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的大蒜由2008年的每公斤0.6元,涨到了现在的8.4元。一些超市的蒜价甚至高达20多元每公斤。有些网友把大蒜归划到奢侈品行列似乎不无道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推高了大蒜的价格呢?在河南省杞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蒜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车世堂看来,蒜价的高企是需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的。

  “2006年和2007年的大蒜种植面积大涨,蒜价出现暴跌,蒜农和蒜商损失惨重。这也导致了2008年和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度减产、进而导致了供需关系由宽松变为偏紧。”车世堂说。

  车世堂给出的数据显示,2006年秋季杞县大蒜种植面积为60万亩,而2008年秋季这个数字急剧缩减为35万亩,2009年秋季又回升至40万亩。

  中牟县的情况大同小异。中牟县大蒜冷藏协会提及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牟县种植大蒜的面积为45万亩,2008年缩减为30万亩,2009年为不足20万亩。

  中牟县刘集镇贺兵马村的宋战领表示,受2009年第一场雪过早和2010年的“倒春寒”影响,早熟蒜的亩产受到严重影响,原本可亩产3000斤的蒜地今年只能收获2000来斤。杞县城关镇的江景生也表示自己的蒜也减产了1000斤每亩。

  河南省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党支部书记洪昆则表示,早熟蒜每亩减产1000斤的并不多,假如管理得当,亩产没有减产的蒜农也有。平均下来早熟蒜减产大约是500斤每亩。非早熟蒜是否会减产现在则尚无定论。

  同时,他还表示,大蒜价格的疯涨并非国内供需关系决定的,主导因素是国际市场的供小于求。猪流感、禽流感、H1N1等一系列的疫情发生之后,大蒜消毒杀菌的作用开始被广为流传,国际市场的大蒜开始出现供需紧缺。大蒜价格开始出现上扬,并带动了国内蒜价。

  “蒜粉、蒜油等产品畅销之后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生产1吨蒜油要消耗400吨大蒜。”据洪昆回忆,蒜价最高峰时,中牟县大蒜的出口价高达12500元每吨。

  “出口的高利润应引起一系列的反应。链条式反应的最终结果是国内的大蒜大部分集中在了外商代理商的手中。真正落到批发市场,供国人消费的大蒜都不到1/5。”洪昆说。

  早熟蒜成熟已经近2周时间,做了10年大蒜经纪人的洪昆明显感到了今年的不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山东人来河南收蒜很疯狂,不仅客商数量明显增多,而且什么价位都收。

  洪昆在和客户聊天时还了解到,山东蒜商之所以跑到河南来收蒜,是因为山东的大蒜被几家大公司垄断了。规模小一点的公司、或者散户只能到河南等其他主产区收蒜。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想赚大钱,还是要靠出口。所以最终大蒜还是要落入那几家掌握了出口资源的大公司手中。

  不过,山东蒜商高金生并没有对这个消息表现出肯定的意思。他表示,他来中牟县收蒜,是因为中牟是最大的早熟蒜生产地,成熟期最早。杞县的蒜还要等5天,山东金乡的蒜还要等一周左右。过两天,他就会打道回府去金乡收蒜。而且,他也没有感觉到在金乡收蒜有多困难。

  对于游资炒蒜的问题,车世堂说,游资因素不能排除,但它起到的也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供求关系。“而且,外来投资方对大蒜市场并不了解,他们要炒蒜肯定会找当地的业内人士。目前看来,还没有出现更多的迹象。”他说。

  洪昆则透露说:“现在有一部分人在网络上做起了大蒜期货,进行买空卖空。大蒜还在当地,就已经被多个未曾谋面的主人抛来抛去了。

  对于今年的蒜价,两位专家的意见倒是不谋而合:今年蒜价十分看好。“2009年秋季我国大蒜种植面积虽然较2008年有所扩大,但由于2009年第一场雪来得过早和2010年寒冷天气过长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主产区大蒜亩产出现减产现象。综合考虑,今年大蒜的产量应与去年持平,市场仍然存在供需缺口。”车世堂说。

  车世堂甚至表示,2010年的大蒜甚至还会创出历史新高。“1.2万元每吨的价格会被打破。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年的蒜价甚至会达到2万元每吨。前提是,前期已经消耗大量存蒜。只有极少量的蒜能达到这个价格。”

  “从今年蒜薹价格居高不下就能看出这一点。因为,蒜薹的供求关系,正好对应大蒜的供求关系。”车世堂说。他还建议蒜农可以选择把蒜晒干,在自家存放,不必急忙售出。

  同时,车世堂还提出了几项稳定蒜价的建议,包括建立国家地方双项收储政策等;在主产区扶持大蒜加工企业(杞县大蒜加工企业不足10家,总加工量不足7万吨);加快大蒜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杞县成规模合作社仅有4家),加大信息平台建设(杞县大蒜商务服务平台的对象仅为100多人,而中牟县还是空白),扶持主产地外商代理商(河南大蒜出口量最大,但缺乏大型出口企业,只能通过山东间接出口,所缺乏的正是资金)。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