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用中国辐射世界”欲借中国民企力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跨国公司“用中国辐射世界”欲借中国民企力量

2010年06月22日 16:52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由于外资在国内的并购连连受挫,去年底有关“外资被卸磨杀驴”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在中国政府连续发文确认“继续高效利用外资”的背景下,一些龙头的跨国企业开始了新的征途:通用电气(GE)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与其同一级别的霍尼韦尔(Honeywell)则干脆设立中国的独立法人机构,目的是借中国市场和科研力量辐射整个新兴市场乃至欧美市场。从“卖产品”到“卖技术”再到借中国辐射世界,种种迹象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布局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中国,由当地人发现项目机会

  “我们从2008年开始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金额共计7500万美元,目前已经完成了将近10个项目,还在进行中的有20个项目。”GE中国研发中心总裁陈向力如是说。

  自从GE于2001年在中国建立其全球第四个研发中心以来,GE中国研发中心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是美国等本土研发中心的补充。从2008年开始,陈向力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并建议采取“反向创新”的策略。

  “这个项目就是总部直接把钱给陈总裁,由当地人发现项目机会,由陈总裁决定把钱给谁。”GE全球研发总裁Mark Little表示,除了在资金划拨使用上,GE内部在整个决策机制上也做了一些改变,相应的考核机制也发生了改变,“所以我考察陈总裁的工作时,不仅要看他领导了多少技术创新,还要看这些技术转化为多少实际销售”。

  “确实有一定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GE总部意识到这个问题,会给我们中国研发中心、团队和领导人一定的自主决定的权力,这包括资金和项目。”陈向力介绍,依托近年中国国内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和政府规划的节能减排,目前GE中国研发中心在制造技术方面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美国,应用由中国研发的技术

  “在清洁煤和电化学技术等可再生能源领域,还有材料技术、医疗技术和陶瓷材料等领域,我们都把中国作为全球的研发中心。”陈向力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可以做到技术输出,尤其是环保和医疗技术基本做到在中国研发、辐射美国市场。

  “我们在医疗领域的产品特别是CT机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这个技术在中国研发出来,再推广到全球,CT技术能得以最早在美国应用,如果没有前面的技术基础是不可能的。”Mark Little表示。“X光和CT机全球产品的决策权都在中国。”陈向力则强调,除了医疗技术之外,GE中国研发中心还可以向其他国家推广更多的环保技术,目前中国国内已经有客户使用清洁煤技术,水处理技术也呈现辐射全球的态势,“在水处理技术领域,我们研发中心拥有顶尖的团队”。

  “最近,针对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技术,美国的工厂已经做了第一步的测试,该技术未来在中国和美国的应用应该非常好,可以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陈向力表示,这项技术本来是他们专门针对中国研发的,但是美国的一个客户看到后觉得需求很迫切,所以目前选择在美国进行测试。他强调,“选择先在美国做测试非常偶然,当时如果中国国内的客户有需求,就会先选择中国。”

  -用中国给全世界解决方案

  “霍尼韦尔不但是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实际上是创立创新中心。”比GE走得更远的是霍尼韦尔。霍尼韦尔已经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不再停留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概念上。

  据介绍,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年销售收入近400亿美元的霍尼韦尔先后进行了两次大动作:2004年,中国区总裁替换了其亚太地区管理团队最高级别的管理者;2008年,整合中国几大研发中心并组建综合研发中心,使中国区业务倍增,增长速度从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1/4跃升为GDP增速的3倍。

  霍尼韦尔成功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其中国区总经理王 是功臣之一。他提出的一个概念是:积极地把中国变成我们全球的创新基地,不但给中国而且给全世界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市场,是一个世界的缩影,因为中国既富裕又贫穷,既先进又落后,很多问题在中国表现得最尖锐。如果我们在中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可以去全世界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做创新。”王 表示。

  “你听过霍尼韦尔牌的太阳能热水器吗?”王 举了一个小例子,他在前年一次度假时去了四川,发现很多小城市和农村对太阳能的使用特别普遍,霍尼韦尔在全球的业务中并没有这项业务,但拥有一些材料专利技术。

  “我与一些民营企业老总聊天,他们都认为这个业务会有很大市场。”王 很快就找了山东一家太阳能企业合作开发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上,这家企业中标了“太阳能下乡”项目,而在国际市场上,由这家企业代工生产并贴上“霍尼韦尔”牌子的太阳能产品已经辐射到印度等诸多新兴市场,“你在印度会发现到处都是我们的产品”。

  -借助中国民营企业

  比起依托中国研发辐射欧美等发达市场,辐射印度和拉美等和中国一样的新兴市场显然更简单。“由于中国市场具备很多新兴市场的特点,如果立足中国市场来带动研发,那么会给跨国企业带来意料不到的收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表示。

  目前有不少顶级跨国企业已经在悄然布局。“我们业务的理念不是说把一个西方产品拿到中国用。”王 表示,他们现在设计的一个业务模式是,首先根据中国面对的特殊市场挑战和市场情况,发展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然后推向世界。“显然,这些问题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走向世界”。

  “我觉得这个变化是更加贴近于市场和客户。最开始的时候以本地化为主,全球项目我们做一部分,有点像研发外包。现在我们以自己为主,对市场的接近程度大了很多。”陈向力表示,将研发人员“请进来”和“走出去”是研发里最大的变化。

  “要是那些民营企业老总说能赚钱,估计市场肯定有需求,要是他说很难赚钱,基本上你做了也没戏。”王 表示,在中国做企业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老总能一眼看准一个项目有没有可能赚钱,“尽管你问他理由他可能说不出来”。

  “这是中国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但是跨国企业很难意识到这一点。”一位分析人士笑言,从“卖产品”走向“卖技术”的这条路,很多外资企业走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过来。即使一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员工意识到了这个机会,由于机制上的限制也很难加以利用,但一些顶级企业的做法可能会产生示范效应。

  (晨报记者 周治宏 )

参与互动(0)
【编辑:梁丽霞】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