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鬼故事"奇袭股市 私募大抄底1天获益10%——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四大"鬼故事"奇袭股市 私募大抄底1天获益10%
2009年08月03日 13:00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一场大暴跌,反而成了机构抄底换仓的最佳契机,A股市场的主题正在从炒作通胀预期转向业绩预增的概念。“29日下午大跌时,我将账上所有现金都买进了浦发银行。”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操盘手杨宁前日在他的办公室向记者透露,“一天获益就超过10%。”而据记者了解,像杨宁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正是利用了这次暴跌迅速抄底,实现了换仓布局。

  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注意到,杨宁的操作风格代表了一大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大规模诱空兑现收益,并利用市场暴跌的机会抄底换仓布局,而大量个人投资者在大暴跌中恐慌割肉出局,损失惨重。一场暴跌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四大“鬼故事”奇袭股市

  7·29暴跌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7月30日中午,记者从一位大户手中获得7月29日晚中信证券紧急发出的策略报告,指出市场已进入震荡期,需防范政策预期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详细地将此次暴跌的诱因归结到四大传言中。

  传言一是“二套房贷8月1日起或全面收紧”,传言二是“国有银行立信贷军令状”,意味着下半年的贷款空间将被迅速收窄,传言三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传言四是境外游资套利出逃。

  不过,这份紧急报告还是认为,市场下跌的最根本因素还在于市场前期快速、大幅上涨之后,获利了结的压力在逐步增大。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打击多头信心最大的利空是货币政策趋紧,其他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都不是非常大。

  机构资金诱空借暴跌抄底

  不管暴跌的诱因是什么,机构都在暴跌之中做了什么?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前日告诉记者,他们从系统监测中发现,在7月29日的大跌中,机构资金对银行、生物制药和石油化工3个板块进行了增持。正是在这部分机构资金的追捧下,深发展A逆市大涨3.03%,其余两只银行股建行和浦发也跑赢大盘。

  杨宁透露,在大跌中吸筹的主力军是公募基金,买入的机构席位主要以基金和社保基金为主,随着最近先后有6只指数型基金发行,基金手中资金充裕。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7月29日暴跌时,不少机构资金借道ETF进场抄底,国内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当天都出现净申购。Wind资讯和深交所网站数据同时显示,深证100ETF在7月29日出现约2亿份、市值约8亿元的净申购,此金额为深证100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日净申购纪录。

  银河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胡立峰结合最近指数基金首发和持续营销的情况,预计7、8月份指数基金至少会涌入1000亿元增量资金,由此通过杠杆作用可能将上证综指推高到3800点左右。

  此外,从盘面看,7月29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在上证综指下探3200点下方后场外资金开始抢筹,大量买盘涌入;7月30日,资金开始涌入电力、银行和钢铁等涨幅不大的股票;7月31日,有色、公用事业、化工、交通运输和机械设备位居涨幅榜前列,有色金属受商品市场价格大涨刺激绝地反击,推动上证综合指数重新回到3400点上方,收复所有均线系统,7·29大暴跌很快终结调整行情,收复失地。

  泡沫牛市转型业绩牛市

  记者发现,尽管经历了7月29日的暴跌,基金也依然没有改变前期看好后市的判断。富国天成红利基金经理于江勇向记者指出,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仍处于适中状态。尽管相对去年年底涨幅较大,但目前沪深300的静态PE(市盈率)水平为26至27倍左右。若从历史比较来看,这一水平称不上便宜,但也不贵。

  “若明年的经济复苏仍能维持,用动态PE来衡量,市场估值还是有吸引力的。”于江勇透露,整体而言,A股环境现在仍偏正面,企业盈利情况可能会逐季好转,下半年的投资逻辑将主要是经济复苏。

  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杨兵兵也向记者表示,国内经济的复苏正在加速,预计未来3到6个月,管理层对经济大幅调控的概率很低。

  但她同时也强调,市场普涨的甜蜜时光已经过去,下半年股市难以持续上半年的上涨幅度,普涨格局将会被打破,行业和个股的分化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把握趋势性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在经济加速复苏以及政策没有转向前,周期性行业仍将超越大盘。以金融加部分中游行业为主的顺周期性行业、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以及能源类板块,将成为下半年行业配置的主线。”(据华夏时报)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