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点下方调整蓄势 大盘强势仍将延续——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3300点下方调整蓄势 大盘强势仍将延续
2009年11月18日 13:3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前日的大阳让市场对昨日大盘走势充满期待,而隔夜欧美股市的大涨更是加深了这一预期。然而,股市走向总是在和投资者玩捉迷藏的游戏。昨日,沪深两市双双高开,随后展开震荡整理格局,沪指盘中三度冲击3300点整数关口均无功而返,至收盘,沪指报收3282点,微涨0.24%;深市报收13671点,微跌0.21%。两市总成交额近3100亿,较前一交易日萎缩两成。

  从盘面上看,前日表现活跃的有色、煤炭、钢铁、保险等权重板块没能延续强势行情,成为股市上攻乏力的主要原因;题材股方面,除了甲流概念股卷土重来之外,其他概念股集体沉寂;而银行、地产板块的走强,成为护盘的主力军。分析人士指出,市场上涨格局仍没有改变,市场震荡整理有利于后市进一步冲高。

  行情大盘三攻3300点未果

  经过周一的大幅上涨后,昨日,A股高开低走展开休整,其中沪市三次攻击3300点而未果(沪市最高曾上探3298点)。

  从市场热点来看,前日反弹行情的主导板块———蓝筹板块,如煤炭、有色、钢铁等蓝筹板块昨日集体陷入整理,家电、环保、传媒、酿酒、智能电网等近期表现强势的品种跌幅靠前,只有房地产板块整体稍强。正是多个蓝筹板块陷入整理,使得大盘上攻乏力。

  不过,银行板块的适时崛起,出乎市场预料,也成为大盘昨日能维持小幅上涨的关键力量。其中,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涨幅均逾3%。

  监测数据显示,昨日,深沪两市合计净流出资金60亿元左右,板块中仅房地产和金融保险两个行业表现为资金净流入,其它20个行业录得资金净流出。其中,机械设备仪表抛压最重,金属非金属和医药生物制品板块流出资金也居前。

  对于大盘在3300点面前踌躇不前,股市观察家皮海洲告诉记者,由于11月以来的反弹已经有一定的高度,3300—3400点在8月份有大量的套牢盘等着解套,因此,市场预期大盘在这一区间会面临较大压力,如果外围市场在持续大涨后引来调整,可能会引发大盘的新一波调整。“大家都怕接最后一棒,所以都打提前量。”

  东吴证券分析师祁大鹏也指出,从大盘的技术形态上看,截至昨日上证指数的盘中高点已经向上偏离3100点接近7%,指数已经接近短线的重要目标位。同时,按大盘的运行周期测算,本周大盘刚好处于今年四季度中一个较为敏感的时间周期内,该周期从昨日开始到下周二才会结束,如果在这段时间,指数改变原来的运行趋势,大盘很快就会回到3100点附近。

  展望权重板块热点轮换奠定后市升势

  尽管悲观派认为,市场会随时迎来一波调整,昨日,大盘在高位收出一颗阴十字星,也让部分市场派人士担忧。但市场主流观点依然认为,目前大盘仍然处于强势阶段,经济基本面的逐步转暖和外围市场近期的强势表现,为大盘年内创反弹新高奠定了基础。从盘面看,两市成交量再次重返3000亿元上方,有色、钢铁、地产、银行等蓝筹板块的先后启动,基金仓位不断逼近历史高点,表明主力资金看好大盘后市走势。

  市场保持强势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权重板块的热点轮换,为后市升势奠定了基础。前日有色、煤炭、钢铁等权重板块大涨,昨日尽管这些板块出现了休整,但银行、地产两大权重板块挺身而出,成为稳定市场信心的主力。此外,甲流概念股的卷土重来,表明资金依然对大盘后市看多。

  世基投资分析师余峻威指出,昨日市场攻击3300点的过程与上周四冲击3200点颇为类似,随着指数的不断高企,市场波动加剧在所难免。但目前市场强势趋势已经形成,即使盘中有调整,投资者也不必过于担忧。在外围市场持续向好、人民币升值预期升温、基金持续发放、偏股型基金4周连续加仓的情况下,料A股还将继续维持震荡上升的格局。

  国诚投资的石邦进也表示,昨日两市均以小阴十字报收,成交量有一定萎缩,强势整理格局明显,目的在于清洗短线浮筹。中期行情仍将继续扩展与深化。短线来看,两市的突破为有效突破,后市有望在3200—3250点一线构筑新的平台,整固后震荡攀升。操作上,人民币升值及通胀预期、行业复苏业绩确定增长是未来市场的主流方向,因此,受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煤炭、有色及有良好业绩支撑的金融、地产、机械、医药板块,值得中长期关注。(田志明)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