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QDII变脸求稳 专家解读投资策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系QDII变脸求稳 专家解读投资策略
2009年08月07日 08:5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虽然去年QDII大幅缩水的惨状至今仍让投资者记忆犹新,但随着全球市场的回暖,银行系QDII的发售也开始升温。不过,与以往高收益、高风险的路线不同,新近发售的银行系QDII产品开始追求稳健回报,部分产品甚至加上了“保证收益”的条款。

  QDII穿上“保本”马甲

  2007年以前,监管层禁止QDII投资于境外股市,当时银行系QDII产品多投资于债券或货币市场等领域,产品收益率较低。

  2007年后,随着开放投资境外股市,越来越多的QDII投资于股票和各类指数,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类产品大多陷入了大幅缩水的窘境。

  在经历了这一轮回后,如今,银行系QDII的研发思路开始回归稳健。

  例如汇丰银行新近发行的“代客境外理财计划―美元固定收益票据”就一改QDII高风险、高收益的形象,该产品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为2.10%。理财资金投资于由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发行并以美元结算、期限为3年的票据。据汇丰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该产品从9月7日起为投资者提供提前赎回,理财产品每6个月支付一次利息。

  无独有偶,花旗银行也于近期推出了一款QDII产品———“4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每日累计相对表现可自动提前终止美元票据”,该产品到期时100%美元本金保证,产品表现挂钩盈富基金、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基金和标准普尔金砖四国40指数等。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表示,对比以往银行系QDII所表现出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最近发行的银行系QDII产品明显稳健不少,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QDII未必要成为高风险的代名词。

  中行私人银行部的理财顾问告诉记者,银监会对于理财产品新规不断,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将更加稳健,将QDII设计成稳健型产品也不足为奇。对比以往银行系QDII所表现出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新近研发的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策略上的变化,也体现了一种全球资产配置的理念,从过去单纯地在境外高风险市场博弈,回归到了稳健道路。

  境外市场回暖催热QDII

  据记者了解,QDII近期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是其风格的转变,更主要的在于近期海外市场的持续回暖。申银万国分析师魏志羽表示,2季度海外主要市场在全球央行和政府大幅度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政策刺激下大幅反弹,投资海外的QDII把握机会采取积极策略大幅增仓,直接分享了市场上涨收益,2季度平均净值增幅达30.15%。

  也有分析师认为,QDII的表现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回暖。“从银行发行的QDII产品看,那些与港股、新兴市场挂钩的QDII,其净值增长相对表现较好。”李要深表示,那些表现与成熟市场挂钩的QDII,其表现则相对逊色一些。

  据Wind资讯统计,QDII配置最重的港股表现极为抢眼,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大涨11.94%和10.59%。亚太市场方面,新加坡海峡指数大涨13.98%,韩国综合指数以12.03%的涨幅紧随其后,印度、澳大利亚等QDII主要配置地股市涨幅也超过7%。

  普益财富上周的统计显示,由于连续两周海外股市普遍走高,超过92%的QDII理财产品收益再次上涨,平均周涨幅为2.80%,QDII理财产品收益率曲线反弹持续。

  投资应多方考虑多关注新发行产品

  银率网分析师赵瑞昆表示,目前收益上涨的多为投资于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的QDII理财产品。而在新兴市场中,亚洲股市的反弹最为明显。港股年初至今涨幅达35%,投资于港股的QDII理财产品净值反弹幅度也在30%至50%之间。对于去年亏损比较多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净值的回升已经挽回当初的亏损,可以考虑及时赎回。

  赵瑞昆同时建议,一般而言,银行系QDII的股票仓位较低,不会超过50%,比较适合稳健的投资者;而略微激进的银行系或基金系QDII,可以随时申购赎回,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更适合想做波段操作、有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李要深则建议投资者,目前可以多关注新发行的产品。相对以前发行的QDII产品而言,经历了金融海啸后的各家银行目前在发行新的QDII产品时,显得更为谨慎和保守。(记者 刘振冬)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