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绝对收益 2010年基金公司掘金思路曝光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寻找绝对收益 2010年基金公司掘金思路曝光
2010年01月08日 10:12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目前各家公司出炉的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震荡已经成为各家公司对2010年A股的一致判断。那么,在震荡市中,基金公司又将如何布局寻找绝对收益呢?本期,本报连线了5家基金公司。

  泰信基金

  今年更看好下游消费领域

  在通胀往上走的预期之下,泰信基金更看好下游消费领域的诸多机遇。

  在日前举行的“2010年中国经济与证券市场展望”会上,泰信优质生活基金经理朱志权明确表示,偏紧的流动性决定了2010年的投资机会不如2009年。

  而基于上述判断以及对通胀的预期,泰信基金2010年更看好下游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下游消费品领域,如品牌服装、家用电器、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会有较好表现。”朱志权认为,企业盈利增速在未来3到5年能维持20%以上水平的行业中,现在看得最清楚的是医药行业。此外,朱志权还指出,3G手机的爆发式增长可能是2010年消费的一大亮点。

  诺安基金

  年初重点关注农业等板块

  展望2010年度,诺安基金认为,一方面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之旅;另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逐渐强化,由此导致政府刺激政策退出以及流动性回收也逐渐提上议事日程。此外,2009年度市场累计的巨大涨幅还需要消化。因此,对2010年的行情谨慎乐观。

  每年年初,在3月份两会之前,农业问题和少数民族问题都是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对象,诺安基金认为,相应地A股市场可以重点关注农业板块和少数民族区域,如新疆板块。

  广发基金

  2010年在过渡中寻找突破

  广发基金指出,在宏观经济和市场运行的过渡期里,权益投资需要向新思维过渡,自下而上挖掘将更为重要。

  沿着新思维寻找突破点大致有5个方向,一是内需,应认清中国经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从库兹涅茨转折点和主动城市化的高度重视大内需时代的来临;二是新兴战略产业,应充分重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寻找成为世界工厂之后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西部大开发下新疆的潜在投资机会;四是价格体系修复,应从总供求(产能)周期和存货周期的角度厘清价格体系,发掘价格体系失衡走向修复的机会;五是出口复苏,应正确认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寻找数量恢复以及在现有国际分工格局下提升产业竞争力所带来的出口深化的机会。

  从行业来看,商业零售、可选消费、通信设备、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化工、有色金属、能源、航运等都将具有持续性或阶段性投资机会。

  上投摩根

  2010年关注两条主线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日前发布2010年投资策略报告认为,2009年是保增长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之年。投资者可谨慎把握内需启动、新兴产业、区域振兴等投资机会。

  上投摩根表示,2010年将是高增长温和通胀的一年,宏观经济面相对乐观,中国经济有望坐享其成。在今年“调结构,促消费”的政府工作重点下,上投摩根建议关注两条线:一是在2010年全年都有机会的行业,主要是城镇化消费升级带动的大消费板块(如汽车、家电、商业、旅游、食品等)和金融服务板块。此外,还有有利于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新兴战略产业(如低碳、新材料、新医药、IT等)和代表技术升级的装备制造等;另一条线是在2010年有阶段性机会的行业,包括上游资源、区域经济、央企整合等。

  国投瑞银

  2010年关注六大新兴产业计划

  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发布的最新投资策略报告指出,2010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有可能是局部的、结构性的,而非全面的,与此相适应,A股市场在2010年的震荡态势也会不断增强。

  国投瑞银基金认为,在经济复苏至扩张阶段,由于产业链的传导作用,受益行业有望从上一年的政策受益概念向2010 年经济扩张概念扩散,投资者可以沿着中游生产资料、后勤资源概念、普通消费品三大主线发掘受益行业。除此以外,新兴产业机会随着产业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长远发展上可以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2010年可重点关注列入国家重点战略发展计划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生命科学、信息网络、资源开采勘探六大类新兴产业计划。在区域振兴主题方面,今年投资者可关注新疆、上海国资委重组、海西、滨海新区、北部湾、东北工业基地、海南旅游岛、珠港澳一体化等区域主体,选择相关区域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进行重点投资。

  200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城镇化”的经济发展大方向。城镇化过程中将对内需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投资者可寻找位于城镇化潜力较高的中西部地区的优质公司进行重点投资。( 刘杰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