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参与期指细则未明 "公募派"私募曲线入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机构参与期指细则未明 "公募派"私募曲线入伍
2010年04月08日 19:35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8日,一个特别的日子,筹备4年之久的股指期货正式起航,其上市启动仪式将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隆重举行。截至目前,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的细则尚不明确,但私募基金已经找到了参与路径——通过自然人账户曲线入伍。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朝阳及相关“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接受了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对私募基金曲线套利的格局及相关影响作出解读。

  阳光私募无法通过信托平台

  参与股指期货

  3月15日,证监会下发《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股指期货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保本基金纳入可投资指数期货的范畴,且明确了公募基金持有的空头头寸比例。但市场想像中的投资热情高涨,并未出现在公募基金与股指期货的勾连中。截至目前,市场上也暂无公募基金正式开户的消息。北京一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主要还是选股,股指期货不会成为基金投资的主要工具。公募基金运用股指期货的机会不会太多,最多在基金减仓不顺畅时会用到。”

  而被市场视为主要参与者之一的私募基金,还是抱有积极备战的心态,但这种积极却遭遇到“参与难”。证监会下发的《指引》规定,阳光私募产品无法通过信托平台参与股指期货。

  “私募追求的是短时间的绝对收益,股指期货的做空机制可以为私募基金快速提高盈利能力带来很大的帮助。”3月31日,海富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对相关媒体表示。

  从容投资由著名“公募派”经理吕俊执掌,该公司相关人士这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有关于这方面的信托产品,但细则未出,监管机构还没有放开,公司没办法开设账户。这方面所有业务现在全部被卡住了,我们很无奈。”他继续补充道,“我们觉得,监管机构目前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看收益和风险可控程度,如果市场反应好,可能会慢慢放开相关约束。”

  曲线参与意在投石问路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曾表示:“股指期货是一个小众市场,试水股指期货需要丰富的经验,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私募基金则可能扛起股指期货推出初期的大旗,成为主力军。”据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在股指期货初期,有能力集合数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来参与的私募基金,相对来说占主导地位,不少私募基金紧盯股指期货初期套利空间,以期获得超额收益。尽管证监会没有给私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的权利,但他们正在思索一个全新的参与办法。

  “直线不行,不会曲线参与吗?据我所知,我的一些私募朋友就不通过信托的方式,直接动员亲戚朋友把资金集合起来,以个人名义开户。”海富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

  其实,目前已有不少私募基金掌门人曾表露类似意愿。曾经在港股做过股指期货实盘交易的深圳景良投资的掌门人廖黎辉明确表态:虽然私募不能以产品的方式参与,但他自己会参与股指期货。

  上海一位著名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透露:公司已经以五六个自然人的名义开立了股指期货账户户。但这只是试探性质。

  非主流投资 业绩影响不大

  曲线参与股指期货对私募基金业绩的影响方面,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刘朝阳表示,私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目前还不是主流,对私募业绩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证监会没有出台相关具体的政策之前,私募想各种办法参与股指期货应该不是主流,而在证监会出台相关细则之后,私募具备参与的权利及相关界定后,运作相对会比较规范。”刘朝阳对记者表示,“因相关细则还未出台,私募基金这种用自然人账户去曲线参与,到底允许与否尚不确定。但就目前,已经得到证监会的默许。我想,具体政策未出,大家都可以做,但出政策之后,会有相关约束,很难说允许这样运作了。不过,这种曲线参与,对私募业绩的影响不会很大,毕竟是个人参与嘛。”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两位私募基金经理也表达的了类似观点,股指期货是一种对冲工具,而不做为盈利工具。从容投资表示:“内地没有股指期货实盘交易,这方面私募经验比较少。与投资人只看重套利空间不同,吕俊老师主要还是做股票,旗下信托产品主要以投资股票为主。专注这个庞大的股票领域,也能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绝对收益。”

  另一位上海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更为直接的表示:“由于细则未出,很多方面都不好说。私募基金主要以取得较高的绝对收益为主,股指期货是一种套利工具,对私募业绩影响无所谓好与坏,管理的好就会在波动市场中取得高收益,管理不好也会亏损很大。但总体来说,这种新投资工具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过大影响。”(赵学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