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大腕"公转私"风声再起 主角成基金公司高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基金大腕"公转私"风声再起 主角成基金公司高管
2010年05月27日 13:2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三年前公募基金业“牛人”集体投奔私募基金的一幕再次上演,主角是基金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工银瑞信:

  副总经理“下海”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昨天发布公告称,戴勇毅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有消息称,他已经开始筹备私募公司。

  作为中国基金业第一批“老人”之一,戴勇毅从1993年至1995年任职于上海万国证券,于1995年至1998年任职于华夏证券并担任交易部副总经理。

  1998年,华夏基金成立。戴勇毅出任中国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华”的基金经理,此后历任基金管理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常务副总经理。2005年,戴勇毅转投刚成立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并一直担任投委会负责人。

  博时:

  总经理“转私”被挽留

  业内人士透露,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经理肖风准备离职,他曾与某著名阳光私募基金公司接触,但没有结果。

  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坚称这是假消息,肖风仍在正常工作。一位接近博时公司的人士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肖风曾在公司董事会上提出要离职,但公司股东挽留他。与基金经理不同,基金公司高管离职除了需要取得董事会同意外,还需要获得证监会的批准。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短期内肖风还不会离开博时公司。

  融通:

  高管两度传奔“私”

  3月底离任的融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吕秋梅也可能去私募。今年3月,该公司董事长孟立坤和总经理吕秋梅双双辞职。当时,有传闻称,孟立坤和吕秋梅要联袂转投私募,而吕秋梅给媒体的回答只有一个字:“错!”两个月后,吕秋梅投奔私募的传闻又起。业内人士称,孟立坤和吕秋梅离开融通公司后可能选择创业,不排除做私募的可能。

  -新闻链接

  今年基金经理职位变动超100人次

  每当牛市过后,私募总是公募基金从业者最向往的“热土”。2007年的大牛市过后,大批公募基金的“牛人”毅然奔“私”。去年的一波小牛市过后,又一批公募基金明星弃“公”投“私”。

  据北京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暂时离开公募基金领域的基金经理和高管不在少数。1月6日,王勇辞去泰达荷银成长基金(现为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职务。2月4日,华夏基金三员大将相继离开,包括华夏成长基金经理巩怀志、华夏稳增基金经理张龙亦和仅次于王亚伟的二号人物——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两只基金的“掌门人”孙建冬。春节前,南方基金老将苏彦祝、东方基金副总经理付勇相继离职。

  上述人物均是公募基金的大腕。孙建冬在离职一个月后便成立了北京鸿道投资有限公司,并与山东信托合作发行了首只私募产品“鸿道1期”。其他几位在离职之后的三个月缄默期内都没有传出投奔其他公募基金公司的消息,业内估计他们很可能转投私募。

  今年5月以来,奔“私”浪潮席卷基金公司高层和理财专户投资经理。上周,银华基金的专户投资团队有三名投资经理集体出走,其中一人离开了公募基金行业。有消息称,华泰柏瑞基金公司的专户投资部总监陈剑平日前也低调离职并转投私募。

  今年初以来,仅公募基金经理的职位变动就超过100人次。虽然没有确切数据统计他们的去向,但业内人士称,转投私募者大有人在。(记者 王洁)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