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备战IPO重启枪响 收益可能逊于两年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银行理财备战IPO重启枪响 收益可能逊于两年前
2009年06月01日 13:20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银行理财紧急备战:只等IPO重启枪响,收益可能逊于两年前

  从几个月之前的创业板开闸,到当下的IPO重启,资本市场动向牵动着各方资金的神经。

  2007年底到2008年初,商业银行新股申购理财产品曾经大热。当时新股申购产品因“无风险套利”轻松获得高达10%以上的收益率,因此受捧。

  但金融危机来袭之后,好景不再,新股申购产品逐渐淡出投资者视线。事实上,商业银行把打新股结构设置在一些资产管理类的理财产品之中。一旦市场转好,那些资金投向设定灵活的产品,就可“见风使舵”。

  建设银行明确准备产品“打新”

  在几个月前,创业板开闸定下来之后,银行虽然没有推出打新股有关的理财产品,但理财周报记者发现,在银行近期推出的部分理财产品中,部分资金已经能够投资到资本市场。

  其中,部分理财产品已经设置了打新股的机制。比如刚刚结束销售的建行“乾元四号”第1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不低于70%的资金可以参与新股申购。

  该产品属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人民币信托类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二年,起始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超过委托起始金额的,每次递增金额为1000元的整数倍。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说:“乾元四号既可以投资权益类资产也可以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其中可以投资固定收益产品的比例差不多到80%以上,二级市场股票等资产可以投资的比例为20%以下。”

  此外,银行还会对投资进行动态调整,在市场机会好的时候可以提高二级市场投资比例。

  光大、邮储紧跟,“激进”产品上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近日发行的一款产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天富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4号产品也可以参与新股申购。

  该产品说明中指出,主要投资固定收益类工具,且固定收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100%,而权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30%。这款产品除掉费用之后的预期收益率为最低1.93%,最高14.41%。

  在产品说明书中,理财周报记者明确看到:“利用现金及回购款进行一级市场新股申购或增发新股、新债、可转债及可分离债申购的比例不做限制。”也就是说,该产品对投资股票市场的资金比例有限制,而对可能会用于打新股的资金未作限制。

  与此类似的还有光大银行此前发行的“阳光资产配置计划”产品5,该产品为“阳光资产配置计划”激进组合,资金100%投资于权益类资产。而持有“激进组合”的投资者,可与资产配置计划其他四款产品进行零费率自由转换。

  而产品5激进组合因为是100%投资于权益类资产,因此起点较高,10万元投资起点。而“激进组合”中的股票投资组合仍由业内知名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此前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张旭阳就曾表示,光大银行已有明确的针对创业板的理财产品,但是他们的产品模式不会完全是打新股的产品模式,而是要充分把握资本市场上的各类期限的投资机会。

  打新股产品收益率不如以前

  众多银行都在准备与IPO重启有关的理财产品,但这些产品是否会真正参与,关键还要看IPO重启后的细则能为打新资金留出多少获利空间。

  张旭阳说,“不管是主板还是创业板,打新股产品我们一直都在关注。但是因为现在IPO重启很多细则都没有出来,也包括创业板开通后的一些细则,所以商业银行还在观望之中,但是产品肯定是需要提前准备,以便随时把握市场上的机会。”

  张星则表示,“短期之内,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可能不会参与创业板或者主板的新股上市申购,因为交易规则还没有出台,银行需要考虑其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各项交易规则。而即便是有新股申购产品,从目前来看,可能收益率不会达到2007年时的收益水平。”

  重启IPO意味着会有新的发行制度,而新的新股申购制度会采取网上申购和网下配售单项选择,机构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申购收益率和可申购规模两个因素。

  按照规定,机构投资者能够参与网上申购的规模有限,对于资金规模上亿元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参与网上申购的意义很小。且因为网上申购的实际收益率远低于网下配售收益率,因此资金量在亿元以上的机构投资者会更为偏重网下配售。

  但是,对于机构客户来说,参与网下申购需要付出锁定期的机会成本,而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参与网下申购的风险高于网上申购。

  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人民币产品总监郑智军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该行理财产品密切关注此中的机会。但他也说:“因为现在很多细则都没有出台,所以不能说银行现在就会做,但是一定会密切关注其中的机会。”(记者 尹娜)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