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主导下的三大投资主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财政政策主导下的三大投资主线
2009年08月03日 12:52 来源:投资者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能实行多久,近一阶段各方面对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表态,算是给市场吃了一粒定心丸。而仔细研读领导层的公开讲话内容,可以发现,一些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更为凸显,新的投资主线值得关注。

  积极财政政策未变

  关于财政政策,近期领导层的多次表态都在传达一个信息,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短期内不会更改。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继续坚定不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要狠抓增收节支,坚决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真正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7月24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并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要更加突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在7月23日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实施,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下一步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对于这些信号,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德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目前仅仅可以说是企稳,而且其他国家多数并无实质性好转,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的确需要保持住。关键问题是,像上半年那样以投资拉经济对于当前的形势而言已经不适合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有一些转变。”

  调控重点将有所改变

  上半年积极政策主要在政府投资上发力,这个办法拉动经济的效果更像是“强心针”。一旦度过困难的初期,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就不再那么“灵光”了,原因就在于随着政府投资的增加,投资的边际效应也在逐渐递减。此时,经济的增长点应该更侧重在消费的增长上,即激发经济体内生性增长的实现。

  所以下半年,财政政策在坚持主调不变的情况下,具体的调控重点也有所转变。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财税制度改革、税收、社保及民生以及产业政策等的结构性调整上。

  江南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戴磊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政策方向从“保增长”向“调结构”倾斜。换句话说,政府对经济的担忧不是增不增长,而是怎样增长”。他认为,“现在所说的经济结构性失衡,指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三产业比例结构失衡、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以及收入分配失衡”,财政政策向调结构方向转变的目的,就是要调整这些失衡关系。

  因此,管理层近期的表态,释放出财政政策调控方向转变的信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提出要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着重指出“特别要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对产业升级和财税改革有所强调,他指出,要推进财税领域重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应该采取差别性财税措施,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限制和淘汰过剩产能、落后产能。”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对调控重点有更为详尽的规划,指出下一步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认真落实各项重大财税政策措施;二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狠抓增收节支;四是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将支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抓紧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出口;并加快政府公共投资预算下达和项目实施进度等。

  关于结构性减税,我们仍延续此前的判断,即在结构性减税的同时,还存在结构性加税的可能。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对于税收制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结构性减税上,今年将实行结构性减税5000多亿元,税制改革的重点将集中在资源税、社会保障税和个人所得税上。这些改革重点,正是考虑到其所具有的拉消费促增长效应。

  所谓结构性加税,虽然政府目前尚无公开明确的表示,但是根据白酒消费税这一案例,结合财政收入压力仍将持续的事实,以转移性消费税为主的结构性增税,将成为缓解政府财政收支压力的良策之一。

  当然,虽然减税是顺民意之大事,但是增税或者减税的力度到底怎样,关键还要看今后财政收支状况。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德勇博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积极财政政策给财政收入施压不小,积极拓宽收入来源成为税收工作的重点之一,未来到底加税还是减税,关键看税收和财政收支情况。虽然6月份单月税收收入实现了12.2%的增长,但考虑到宏观经济回暖的基础尚不牢固,不排除税收收入有反复的可能,所以,未来无论是增税还是减税,都将视税收收支情况而定”。

  民生方面,从2009年国家财政预算来看,教育、文体、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医疗卫生同比增幅都在110%以上,其中保障性安居的增幅更是高达271%,总预算额将近500亿元。此外,社会保障和就业的预算增幅为122.1%,预算额达到3350.69亿元,因此,就业、社保、保障性安居工程也成为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一旦这些工作得到落实,居民的消费力将大幅释放。而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则是就业问题和居民增收问题,这一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其它问题都无从谈起。

  产业政策调整,对投资的增长乃至经济的增长都影响深远。未来财政政策向产业政策调整倾斜的力度也将加大。涉及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支柱产业如钢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的淘汰及企业重组等。

  三条主线投资可把握

  以财政政策调控重点为主线,可以探寻出一些投资的主脉络。

  首先是减税主线下,与资源税相关的板块。资源税涉及到煤炭、水务等多个板块,其中水务板块受其影响,短期内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和负担,长期来看,利好行业发展,对于经营效率高,能够消化新增成本的企业,并推动行业整合,值得关注。

  其次,在民生及与之相关的主线下,文化消费、建筑建材等板块值得关注。其实,无论是社保、医疗还是就业,这些民生范畴的内容,归结到经济增长上,都是为了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实现以消费促经济的目标。这其中,文化消费将成为促消费的新的增长点。上半年消费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一系列下乡政策效果的显现,未来,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动力。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可以看做是文化产业复兴之旅的开端,与之相关的传媒板块,尤其是主营结构中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媒体“戏份”比较重的上市公司,可以关注。

  而随着保障性住房的陆续开工,其对建筑建材板块的钢铁、水泥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尤其是钢铁中建筑用钢的需求将上升,相关行业可关注。当然,在考虑保障性住房对钢铁业的拉动效应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整体需求回暖情况究竟如何,选择与投资关系密切的板块。

  最后,产业政策的调整,未来一时不会再现上半年大张旗鼓的产业振兴规划了,而是更为切合实际地着力于一些重点行业的调整上,比如说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以及钢铁业的重组等。

  其中,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将会以促回暖为主,防泡沫则居其次。土地储备充足、销售情况好的房企值得关注。而“三高”行业鉴于其对环境的破坏之大,也将成为调控的方向,但是往往这些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牵涉到社会的就业问题等方面,对其的调整也将以适度、循序渐进为主。 (分析员 李静 记者 许瑶)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