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走进“死胡同” 专家支招解答“胡同症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理财走进“死胡同” 专家支招解答“胡同症状”
2009年11月16日 15:44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一段时间,总能遇到很多苦恼的客户,他们认为自己一年来的投资是彻底失败的,基本上没赚钱,而且还赔了钱。这些投资者有很重的失败感,从而产生自己是不是适合理财的疑问。

  其实,这些人只是走进了理财的死胡同,或简称为“胡同症状”。

  “胡同症状”的特点是:

  1.当我们对自己的资产进行总体盘点时,发现总体是亏损的。

  2.当我们投资某项资产时,一投入就被套牢。

  3.当遇到好的投资机会时,我们的投入很少,或者不敢投入,而该投资项目却节节上涨。

  4.当我们投资时,投资渠道基本局限在股票、基金、新股、银行理财、券商集合理财、信托等高集中度的二级市场。

  5.总体收益目标不确定,总是希望越高越好,紧缩时仍旧参照通胀标准。

  6.在同一个渠道内、行业内多家投资,分散资金。

  其实,胡同症状的核心就是收益定价与投资范围的狭窄。投资市场总是与风险相伴的,目前主要的投资渠道都是直接关联二级市场的,无论是一对多、股票、新股、基金、信托分层投资、部分银行理财、券商集合理财,其投资渠道都是证券二级市场,其差别仅是谁对市场的短期态势把握准确。

  而收益定价一直是让投资者备受困扰的一点,从2007年的10%以上的收益到2008年6%之间的落差以及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一段股市上涨和CPI的标杆作用消失,建立在2007年资本市场基础上的收益定价理论体系全面崩溃,那么该如何定价呢?

  笔者认为,走出“胡同症状”的最大方法是投资渠道的拓展和收益定价的全年平均值。

  1.投资渠道的拓展。可以以股票、债券、银行信贷资产转让、黄金等实物的投资进行风险分散。

  2.收益定价应当参考全年的预期通胀水平和平均市场投资水平,通常各个金融类报道和投资顾问都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走出“胡同症状”靠得是预先的规划和长期的直觉,胡同症状是盲目投资的体现,要避免它,从现在开始。(李旭 作者为光大银行总行资深理财顾问)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