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与中国的“蜜月期”才刚刚开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伦敦金融城:与中国的“蜜月期”才刚刚开始
2009年05月29日 03: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伦敦五月二十八日电 题:伦敦金融城:与中国的“蜜月期”才刚刚开始

  中新社记者 魏群

  采访完即将于明日出访中国的伦敦金融城市长陆毅安,记者们享用了他提供的三明治和咖啡。一位老记戏言:“在英国采访,十次有九次是吃不上活动主办方提供的免费午餐的。”

  不同寻常的显然已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午餐。

  本月初中国副总理王岐山访问英国,到金融城市长官邸与陆毅安会面。当记者提前半小时到达官邸时,发现陆早已与他的搭档、伦敦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在大堂恭候;而当记者提前到门外抢占拍摄位置时,他们竟然也一起到门外等待贵宾的到来。王岐山在金融城市政厅举行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成立八十周年庆典上,以自称曾为金融城学习者的身份发表演讲,恳谈如何控制金融风险的“三戒律”,台下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大佬们鸦雀无声,而在演讲结束时则报以热烈的掌声。

  不同寻常的也不仅仅限于表面的现象。

  陆毅安自去年十一月上任以来,已经与七位中国政界、经济、金融等方面的高层官员会面,如此之高的频率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金融城在北京、上海两个代表处于去年正式设立;与中资银行、保险、证券企业等中国金融业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金融城与中国的关系正在步入“蜜月期”。

  伦敦金融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用“举足轻重”形容毫不为过。仅居全球之首的就包括:外资银行数量、跨境银行借贷业务、国际保险市场、外汇市场、管理海外客户境外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等。左右世界金融市场的伦敦金融城,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中国,有着内外两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从其内部而言,金融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资产证券化在内的许多领域都面临着重大调整。金融危机导致伦敦相当部分的金融市场业务下滑。在市场波动逐渐加大、市场参与者缺乏信心的状况下,新兴市场的加入无疑比以往有了更多的吸引力。这其中,中国自然是最佳选择。

  从外部来说,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影响相对较小,这其中很大程度上与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有关。而中国金融业若想做大做强,上海若想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化是必由之路。而金融城在融资、专业技能培训、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等方面无疑具有丰富的经验,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是双向的需求。正如陆毅安所说:“中国为金融城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而金融城也将为中国提供世界级的专业服务。”

  充当金融城宣传大使角色的陆毅安,在对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大放高调的同时,不忘呼吁更多的中国企业来伦敦上市、置业。同时他还称,随着英镑对人民币汇率的走低,现在是中国企业享受交易成本降低好处的最佳时机,也是中国企业落户伦敦,走进通往欧洲和国际市场通道的良机。

  伦敦金融城明白,未来需将目光更多转向中国,因为那里有更新的机会,那里有更多的利益。

【编辑:谢宏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