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民企海外并购我们应当如何言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评论:民企海外并购我们应当如何言说
2009年07月02日 10:5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温州商人洽购皮尔·卡丹品牌,四川民企腾中重工已经申请并购美国“悍马”。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近日在央视评论,这些海外并购,彰显了中国民企的勇气和底气,应该受到尊重。但更多人士抱质疑态度,有人还引用日本网友留言,骂中国民企是要“糟蹋世界名牌”。

  记得有一阵子,大家都强烈主张,富人对于合法收入,是有权自由支配的。袁隆平院士身价据说上千亿元,一种“主流观点”就认为,袁隆平的钱,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买飞机,买航母,只是其个人选择的问题,外人无权干涉。现在民企想买几个洋品牌,目的还是“扩大生产”,而非买飞机摆谱、买航母找乐,花的钱也是股东的,但人们不再扮演“无权说三道四”的角色了,改而采取“干涉主义”姿态。

  我们可以自我辩解说,议论议论,质疑一下,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民企并购民企的,我们议论我们的,出发点还不是“为大家好”?其实也没错,龙永图正面肯定,对海外并购行为给予鼓励,没人说他不该“乱说”;某些舆论反向质疑,应当被视为“乌鸦嘴”,可以警醒企业经营者,凭什么就要闭嘴?一个理性的社会,就应当提倡公开讨论,呈现不同声音,以便达到共识或者“发现”真理。即便已然真理在握,听取一下不同意见,也可以使思维更趋缜密。

  有了言论自由权之后,我们大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心安理得。村头街角,饭桌旁,卧榻上,各人尽可以家长里短,只要不造谣诽谤。无论指点江山,还是臧否人物,也无论言之成理还是毫无来由,都可以付之笑谈中。因为知识、经验、思考上的差别,自然可以分出见识高低,但这类“自由言论”不过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调剂,没有人会拿标准答案来比对评判。

  但如果有人把“自由言论”形诸文字,见诸报端,参与公共讨论,事情就起了变化。你决定发言了,就得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弄清楚,否则你不是无的放矢,就是乱说一气。你可能文字驾驭能力很强,下笔滔滔如长江黄河之水,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并购是一种企业行为,而企业经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我们是圈外人,发言就应该慎之又慎。

  在有关并购洋品牌的争议中,多是大批判式质疑,更多的是冷嘲热讽。很多人说,中国民企缺乏管理洋企业的能力。腾中重工是如何管理企业的,他们不知道;对于腾中重工营运“悍马”的基本策略,他们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他们却重炮轰起来。那几个温州商人,其实一直是洋品牌的中国总代理,甚至已经收购了若干洋品牌,现在收购皮尔·卡丹自有他们的精明盘算。但有人处在无知之幕中,就敢断言温州商人“钱多人傻”。

  专家呢,自然要有专业眼光,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思维。但一些被媒体请出来的专家,似乎只知道一味泼冷水。比如有服装设计专家说,中国民企应当创本土品牌,而不是到国外“捡垃圾”。因为要自创品牌,就把并购洋品牌给全盘否定了。一个专业论点,本身有其合理性,但被专家“执其一端”、推向极端后,与其他意见就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公共言说,必须呈现理性,传播理性,启蒙大众。中国产业结构亟待升级,趁着国际金融危机“抄底”海外,并购有市场潜力的洋品牌,是一条可供选择和尝试的路子。温州代理商、腾中重工,都是极具市场敏感的商家、他们在前面探路,我们给他们计算得失、提供建议,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组合。但经济活动是经济理性的地盘,而非戏谑笑骂的场所,我们可以质疑与批判,但必须自问:“你理性了吗?”(杨于泽)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