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后奥运低谷”缘何效应不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解读:“后奥运低谷”缘何效应不显
2009年08月03日 12:2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从奥运经济角度而言,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言,只是一个小事件

  “保八”目标大有希望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距离10时召开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还有两个小时,发布会现场座位已被挤得满满当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从现场发出报道:“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的消息。”

  在全球财经界的关注中,发布会提前10分钟召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宣布,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1%。尽管遭到全球金融危机强烈冲击,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引领全球,二季度经济增速7.9%预示着备受怀疑的“保八”目标大有希望。

  此时,距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周年还有23天,这也意味着,曾经一度令人担忧的“奥运低谷效应”或“奥运后遗症”,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主流现象。事实上,2008年GDP和人口分别只占全国比重3.67%和1.23%的北京,对中国经济影响非常小。即使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其中二季度达到9.4%),也高于全国水平。

  “无论是从全国而言还是从北京而言,目前与过去相比表现出的经济下滑,与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周期下行有关,与‘后奥运效应’关系甚微。”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执行会长陈剑总结近一年来的观察认为,“奥运会对北京的消极影响非常有限,所谓‘奥运低谷效应’对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而言,问题不大。”

  相反,他认为,“来自奥运会的各方面正效益还很显著。”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作为全球顶尖体育场馆,已经成为提升北京国际形象的新景观。其中,“鸟巢”目前接待游客的日平均量已经达到了2万~3万,半年来共接待参观游客约350万人,实现经营收入约2.1亿元;“水立方”自开放以来也已接待226万人,实现收入8000万元左右。

  在奥运筹备期间北京市一直期待的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追求,在今年上半年有了实质性突破。7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8.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幅度最大,为3962.2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达74.6%,一改过去徘徊在55%左右的局面。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于秀琴为此强调,“北京市经济回暖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后奥运“微创”北京

  所谓“后奥运效应”,即主办城市或所在地区,相对于会前和举办期间的投资高涨、市场繁荣、经济景气等情况,在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经济滑坡、投资锐减、消费不旺等一系列现象,以及其他连带的后续负面影响。通常表现在: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较大回落、场馆大量闲置、部分行业市场低迷、局部区域萧条、失业增加等。

  从近六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在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后奥运效应”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比如,洛杉矶、巴塞罗那、悉尼、雅典这4个城市,奥运会后一两年内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而亚特兰大保持了基本平稳,首尔略有上升;悉尼、雅典、巴塞罗那3个城市在奥运会前后出现了投资大幅波动;悉尼和雅典赛后一两年内场馆利用不理想,悉尼主体育场2002年仅举办了8次比赛,雅典在奥运会结束后仅一年时间内,为维护场馆就耗费了1亿欧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分析室主任倪建军告诉本刊记者,后奥运经济效应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对经济的整体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既不是全部城市都出现了所有问题,也非某类问题在所有主办城市都存在。

  对于北京而言,陈剑坦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后奥运效应”。比如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及各部门全力投入奥运会,会影响政府日常工作安排,必然对全年经济增长产生一定消极影响;企业为举办奥运减少了施工、投资和生产;为确保空气质量和环保达标,北京周边的工厂开工受到限制;为保证奥运的顺利进行,一些政策调整集中于生产最旺盛的第三季度;缓解交通压力的单双号限行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也带来了影响,等等。

  “从理论上看,赛后经济滑坡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的逻辑归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奥组委官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如果把2900多亿元的奥运预算投入,平均分布在奥运前的7年内,相当于每年仅因奥运因素政府投资就达400多亿元。仅此,失去奥运因素后,如果没有其他项目带动,每年相当于减少了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以2007年北京市的数据计算,相当于每年减少10%的固定资产投资,这对经济发展的收缩作用是明显的。

  2008年,虽然北京经济增长和全国经济增长持平,均为9%;但北京经济增速下滑了4.4个百分点,全国经济增速只下降了4个百分点。陈剑据此认为,奥运会举办的短期因素无疑是2008年首都经济增速下滑幅度高于全国经济的基本原因,“也是为保证奥运会顺利举办付出的代价。”

  奥运经济被高估

  “奥运经济的作用被高估了。”这是陈剑在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总结过去7年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北京获得举办权后,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知名学者,包括本人在内,对北京奥运经济作用都作了较为乐观的估计。”

  例如,申奥成功第四天,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称,北京申奥成功将在今后7年内平均每年拉动中国GDP0.3~0.4个百分点。时隔一天,北京市统计局称,将对北京的GDP每年产生2个以上百分点的拉动作用。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专家对2002~2007年间的经济增长分析表明,筹办奥运对推动北京GDP增长年均不过0.8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奥运会对经济增长影响,预期与实际之间,高估了1个百分点以上。”陈剑说。

  这位北京奥组委在奥运经济方面的智库机构负责人介绍说,在2900多亿元的奥运预算中,约有1440亿元属于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是“十五”规划原本就包括的内容,即使没有奥运会举办也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建设。剩余的1460亿元投入则可以看作由奥运因素引起,但分布在7年内,年均不过增加投资200多亿元。

  相对于北京经济总量超过9000亿元,2008年北京全社会固定投资在上年基础上增长11%,总规模已达4300亿元的情况下,200亿元的投资影响十分有限。

  “奥运经济对主办城市北京经济影响有限,对中国经济整体影响更为有限。”在陈剑看来,“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言,其实只是一个小事情。”

  北京市发改委负责人向本刊记者介绍,奥运会后,北京经济在继续重点推进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以高端产业功能区和新城为主要依托,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这些调整将有力支撑奥运会后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北京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赵磊介绍说,从经济发展方向上看,北京还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在向国际化进程迈进,人均GDP从7000美元向1万美元甚至更高水平迈进的发展阶段,“从经济周期来看,尽管面临着调整,但总体上看,北京经济仍处于一个上升周期。”

  他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例,按照目前制定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561公里。也就是说,奥运结束后7年还有360多公里的建设任务。按照每公里6亿元的投资计算,大概还需要2100多亿元,每年300多亿元。有专家作过测算,轨道交通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2亿~3亿元的高新技术、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仅轨道交通投资就将为未来北京经济带来4000亿~5000亿元的产业效应。

  “有些国家之所以出现后奥运经济下滑现象,是因为主办奥运会的城市规模很小,其基础设施建设在奥运期间投入过大,后奥运时,又没有出现新的投资热点,经济增长就会出现波动。”陈剑以肯定的口气说,“北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王健君 实习生李媛)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