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调研水价,更应该关注水安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时评:调研水价,更应该关注水安全
2009年08月24日 09:49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涨价接踵而来。这次以自来水为主角的涨价风波到底是早有预谋,还是一次水价的合理回归,似乎并不容易分辨清楚。为此,本刊采访了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博士。作为专业人士,如何向民众正确解释水价问题?傅涛:在不了解水质的情况下,老百姓肯定会反对涨价。但如果百姓都认识到水价过低不是在保护自己、而是在侵犯自己,就会理性地看待涨价。如果水质能够和矿泉水一样,我想... 中新社发 司海英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对一些区域而言,如果“洋水务”垄断了自来水市场,就意味着供水话语权掌握在外资手里,如果中国的水安全要依靠外资来保障,无疑是值得忧虑的。

  8月23日《经济观察报》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这被外界视为官方对最近民间关于水价论战的一种回应。

  外资参与对中国水价的影响近来有两种论调,一种观点认为把外资妖魔化了,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法国威立雅公司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另一种观点认为水价上涨与外资有关,比如,天津自1997年起与威立雅合作,居民生活用水的价格先后上调8次,由每吨0.68元提高到3.40元。

  显然,这种争论非常有价值,一方面能让公众清楚水价上涨的真正“元凶”;另一方面也能促使相关部门重新审视“洋水务”与水价上涨的关系。但笔者认为,住建部及公众在关注水价的同时,更应关注中国未来的水安全。

  据公开信息显示,威立雅已在中国的20个地区拥有运营项目,另一个国际水务巨头中法水务也拥有近20个供水公司或自来水公司。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洋水务”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但从他们进入的区域市场来看,则明显处于垄断地位。一些城市的自来水被外资垄断,难道这不令人担忧吗?

  而且这些“洋水务”都是以高溢价收购中国供水资产,比如,威立雅斥资近20亿元,以净资产3倍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又出资17.1亿元获得兰州供水集团45% 的股权,收购溢价达到280%。有人说,外资高溢价收购看中的是长远利益,其实,“洋水务”现在就已等不及了,开始频繁地推动水价上涨。

  笔者担忧的是,“洋水务”不惜巨资在中国“跑马圈地”,看中的恰恰是自来水在中国属于垄断行业。“洋水务”垄断了一个区域的市场,就能享受垄断带来的种种好处,对中国某些区域市场而言,就意味着供水话语权掌握在外资手里,如果中国的水安全要依靠外资来保障,无疑是值得忧虑的。据说,在不少发达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城市供水都是被严格保护的,不会轻易让外资并购或放任外资垄断。

  有关方面需要意识到,中国的水务问题,不仅仅是水价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保障未来的水安全,一方面是要解决自来水从哪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水务市场谁说了算的问题,究竟是“洋水务”还是中国人自己?(冯海宁)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