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工人为何向往国企身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民企工人为何向往国企身份?
2009年09月24日 15:27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有两件事儿有些耐人寻味。一件是,国企山东钢铁集团与民企日照钢铁不久前签署资产重组协议后,外界曾担心重组会引发日钢职工不满,后来证明是杞人忧天。因为许多日钢工人对山钢的国企身份“心向往之”。另外一件是河南林钢重组。作为国企的林钢将被一家民企重组,孰料受到林钢职工的强烈抵制。

  民企职工向往国企身份,国企职工却抵制民企身份,背后是“国企情结”以及对民企的不信任。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国企还是这么吃香,民企还是不受待见。想起来确实让人有些不爽。难道是工人们不拥护改革?这么说可能有点大而无当。应该深入了解一下,日钢工人为什么会有“国企情结”,或者反过来看,林钢工人为什么没有“民企情结”?

  有关报道说,日钢工人觉得国企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以及更稳定的工作。林钢工人则认为,重组林钢的民企不落实劳动合同法,工人们假期、公休得不到保证,超负荷工作,请假需找人代班,被克扣工资、罚款,“这些现象在林钢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在国有企业,工人是企业的主人,在民营企业,这一点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林钢有工会、团委、妇联、职代会,重组林钢的民企则没有。

  林钢工人所说的这些情况在国内恐怕并非个案,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心的。部分民企不尊重工人权益的行为短时间内可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收益,但是不可能持久。从社会政治角度看,这些企业的行为也是对公民权的不尊重。问题还在于,从宏观上看,这种情况是造成我国经济靠廉价劳动力(还有对资源环境的无序过度开发)竞争,带来大量贸易摩擦、经济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看,目前国企体制中对于工人劳动权益的各种合理保护不应被视为“落后”、“僵化”的象征,不是改革的对象。我们的国企改革确实应该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和目标,但不应以牺牲工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再往深处考察,民企为什么相对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这可能与民企在与国企的竞争中整体上所处的不利地位有关。这种不利表现在准入方面的歧视、资金的取得、优惠政策的扶持等方方面面。由于在这些重要方面所处的劣势,民企的经济利益受到很大影响,这是造成他们不愿意规范对待工人权益、以借此补偿企业收益的深层次原因。当然,更要看到,出现这种情况也与政府对民企的监管缺失有关。

  看来,要想让工人摆脱“国企情结”,不仅要反思我们国企改革的思路,使国企、民企处在同一个竞争环境下,还要加强政府对各类企业的监管,平等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易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