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中国“未富先奢”让人忧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发展中的中国“未富先奢”让人忧虑
2009年10月19日 14:08 来源:中国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的袭击,导致全球奢侈品零售市场也出现了萎缩。但10月17日源于“奢侈品之都”摩纳哥的奢侈品巡回展——TOP SHOW登陆南京,一批顶级奢侈品与受到邀请的市民见面。在展览上无论是跑车还是钻石、珠宝,销售业绩都表现不俗。南京人的奢侈品购买实力令所有参展商都出乎意料。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兰博基尼、戴蒙等十多个品牌参展商准备下一步进军南京市场。(10月18日《扬子晚报》)

  此前有报道说,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占全球市场的二成五,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奢侈品在华销量逆势上涨曾引发公众热议。如今,“奢侈品”巡回展在南京的销售情况超出参展商预期,一幅幅奢侈品实物图片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今年遭遇世界金融风暴袭击,导致部分富豪财富缩水,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受到影响。但是中国奢侈品消费风景这般独好。值得反思。虽说奢侈品热销是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现实缩影,消费奢侈品也是富人的自由,旁人不必说三道四。但是因为金融风暴的特殊语境,这样的消息仍然容易吸引国人的眼球。

  有的网友拿奢侈品消费与看病贵、上学贵、房价畸高、贫富悬殊等社会焦点问题做对比,甚至还有网友建议有关方面把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用品与奢侈品一并展示。在社会贫富悬殊被拉大的当下,公众对奢侈品热销场面选择用脚投票。

  我虽然不是仇富主义者,但是我对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的亚军帽子也不怎么感冒。虽然我明白奢侈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常识,但是总觉得中国未富先奢,奢侈品在华热销不太正常。而且,富人的奢侈消费理念也有炫耀财富的成分在内。金融危机下,中国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避风港,尤其值得反思。

  冷静下来一想,不感冒归不感冒,富人享受奢侈生活,消费奢侈品毕竟是他们的自主权利。就算他们是在炫耀财富,只要他们没有触犯法律,就不应该对他们说三道四。现在的问题是,公众为何喜欢对富人说三道四?

  当然,现在贫富悬殊拉大,公众心理不平衡是一个原因。但是我认为公众“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心理不平衡只是问题的表面。其实,公众真正反感的是富人一方面炫耀财富,另一方面又为富不仁、社会责任感缺失。虽有陈光标这样的首善扛起慈善大旗,但是富人的慈善表现整体不佳。有调查显示,中国45%的财富掌握在10%的富人手中。在1000万家注册公司中只有1%的公司曾经捐助过慈善事业。中国现有的公益性基金会对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捐赠相当依赖。比如,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来自海外的捐赠额占所筹基金总额的近50%。而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来自境外的捐助更是高达70%。在贫富差距加大的当下,富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或许是促成贫富心理和解的一剂良药,然而这些失衡的慈善数据令广大公众心理难以承受。富二代缺乏责任担当意识,飚车、炫富,甚至触犯法律,更是让人无法释怀。

  官员贪污腐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问题也一直刺痛着公众的神经,不少贪官高调示范奢侈生活,带头用公款消费奢侈品。奢侈品在南京热销自然容易让人联想到备受关注的天价烟事件,而且人们把对贪官的不满自觉不自觉地延伸到了富人的身上。怀疑富人的巨额财富来路有问题。再加上普通公众掌握的信息资料与官方、富人之间不对称。公众的这种怀疑心态就难以消除。而且媒体关于富人偷逃国家税款,回避社会责任的报道,让人郁闷。

  这样看来,奢侈品热销不受人待见,不是单纯的仇富心态流露,而是公众希望富人多一点爱心,多一份社会责任担当,多一份守法意识,让财富透明起来。如果能做到这些,贫富阶层完全有可能达成心理和解。(胡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