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供需失衡正是垄断的结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天然气供需失衡正是垄断的结果
2009年11月25日 13:50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就近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天然气短缺现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根本原因在于天然气需求旺盛导致的供需失衡,并非垄断导致。(11月24日中国广播网)

  天然气需求旺盛导致供需失衡,于是出现“短缺现象”,这当然是一个事实。但是,进而将之视为“天然气短缺”的根本原因,并与“垄断”撇清关系,显然又不符合事实。因为“供需失衡”亦不过是“短缺”一个表象,完全谈不上是“根本原因”。而“供需失衡”本身正是垄断造成的。

  以另一项人们司空见惯的短缺现象——火车票“一票难求”为例,说它是“需求旺盛导致供需失衡”带来的,当然并不算错,但这一“供需失衡”本身又是什么造成的呢?——如果铁路行业是高度开放、充分竞争,而非高度垄断的,火车票的“供需失衡”可能长期存在吗?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机制的一个最大优势在于它能通过无形之手,自发地调节市场供需关系,使之保持总体的平衡。而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供需失衡长期无法得到矫正,那只能说明这一市场已被垄断,市场竞争机制已经因人为地阻隔而失灵了。眼下我们的天然气市场正是如此,少数几家寡头不仅垄断着天然气的勘探开采,而且也控制着它的输送、配给等各个环节,其他投资者根本无缘进入、参与竞争。

  这些年我们十分熟悉的“电荒”、“油荒”、“地荒”现象,背后事实上都无一不打着深深的垄断烙印。在“短缺”笼罩之下,整个市场不可避免地成为垄断者易于操控的卖方市场,价格自然只能由其单方面说了算。随之而来,畸高的垄断经营成本和利润,也就轻而易举地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其实,我们并不简单地一律反对“价格往上走”,只是反对垄断胁迫下的“需大于供”和“往上走”,因为这并非真实的市场化价格信号。受制于这样的“往上走”,不仅正常的市场竞争将被扭曲、破坏,而且消费者的消费权利也将被不断蚕食、盘剥。这正像哈耶克所说的:“就一个竞争社会而言,依赖于这样的事实:若某人拒绝满足我们的愿望,我们可以转而与另一人谈判。但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垄断了我们命脉的权威,我们就只能寄希望于他的仁慈了。” (张贵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