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促消费政策更明晰 扩内需前景可期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促消费政策更明晰 扩内需前景可期待
2009年12月11日 08:36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两天后,也就是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完善促进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随着措施的公布,下一阶段乃至明年有关消费的政策日渐明晰。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之后,一系列刺激消费的具体措施应该很快就会出台,这是惯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消费政策进行细化,使之更具有操作性,足以说明我国宏观政策的配套协调性,体现出政府的高度执行力。”

  政策延续且更完善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精神,“现行政策大部分要继续执行,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困难群众的消费支持,并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一些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这些得以延续的政策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征等。此前,正是在这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被有效激发,消费这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成为率先突破危机的主阵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从2009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创下年内新高。而在刺激消费政策的作用下,今年农村市场消费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2009年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无论是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小排量汽车减税等政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农村的消费增长加快。当前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现行政策的延续性是必然的,但仍然需要在具体实施措施上进行灵活的调整。”左小蕾说。

  新政涉及多个行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传递出诸多新政,如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按7.5%征收……相对于政策的延续,这些“调整和完善”的政策更引人注目。

  住房政策的调整意味着普通住房要购买满5年之后,才能享受到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营业税征免时限的调整,使得短线的交易成本增大,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同时,此次提出“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这无疑给广大购房者一颗定心丸。这也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车市方面,在八条促进消费的措施中涉及车市的有三条,分别是: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从相关政策来看,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各汽车细分子行业中,轿车仍然存在“进一步走向疯狂”的可能。此外,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支持的力度加大。但值得注意的是,购置税优惠幅度缩小,从今年按5%到明年按7.5%征收。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购置税优惠政策继续实施,但进行微调,或说明国家酝酿在适当时机让优惠政策逐步退出。

  除房地产和汽车政策以外,相关政策还涉及家电、农机、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增收减负促消费

  采访中,专家学者普遍表示,居民收入提高、社保制度完善是消除人们后顾之忧、增强消费预期的关键。左小蕾分析认为,此前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城镇化,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可以预见,城镇化必将推动消费,同时对政府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将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补贴资金规模;相关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继续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险”将分别纳入2010年预算编制范围。

  据悉,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思路。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社会优抚对象待遇水平,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落实在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政策。另外,在拓展消费空间及优化消费环境方面也将有更多具体政策措施出台。(记者  胡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