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不能和百姓感受闹别扭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统计数据不能和百姓感受闹别扭
2010年03月05日 10:56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近期公众高度关注的房价数据问题作出回应,称房地产价格数据采集和计算方式确有一些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同时透露我国将从数据获取方式和发布引导方式两方面改进房价统计。

  就在同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松海就递交提案,希望国家统计局对2009年房价数据进一步给予说明,将有关房价统计方式以及不同城市的房价细节予以公布,以打消公众质疑。

  马局长此番回应以及郭松海委员提案的起因,都是春节前公布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数据,这个被官方解释为全年平均涨幅的1.5%,因与普通民众切身感受相隔甚远而备受质疑,再次让政府统计的公信力遭受重创。

  按官方说法,这是数据采集和计算方式不完善的结果。我们也未见有统计失实的证据。然而,这一数据究竟是如何采集和计算出来的,官方却并未给出翔实信息。而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看,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统计的数据详情理当属于应予公开的信息范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规定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面对网上“小数点放错位置”“统计局是估计局”等质疑,目前统计局的回应又如何能消除公众的误解与猜忌?

  欲重塑政府统计的公信力,数据统计信息公开只是第一步。对统计部门而言,寻求公众认同的根本还在于统计程序的构建上。数据统计的生命在于客观真实,而这一结果直接取决于统计程序是否公正、透明。在实践中,统计失范、失实等问题的产生,虽说思想上是一些人的政绩观、利益观作祟,但从制度层面上看,关键问题还是出在统计程序上,由于统计的过程缺乏民意“阳光”的参与和监督,其间就难免会有弄虚作假的可能。

  以房地产价格的数据获取方式为例,惯常统计局是根据房地产企业的填报获得,缺乏基本的民意调查,对于房产商填报的数据究竟与房屋出售价格是否一致,其计算方式是否合理,民众都无法监督,数据的准确性也就很难保证。如此“闭门统计”,怎不叫人心生“暗箱操作”的担忧!

  国家统计绝非一项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其结果直接成为国家政策的制定依据,由此影响着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综观近年来统计部门公布的一些数据,总是遭受社会质疑,归根结底多与程序不透明相关。

  经验证明,程序公开乃是消解质疑、提升公信力的最佳载体。统计部门提高统计数据公信力的关键,也应当是借助公开、公正的程序平台,以民众“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准确采集,同时将统计的详细结果公之于众,自觉接受民众的质疑和监督。(傅达林)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