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最高限价取消成大势所趋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家电下乡最高限价取消成大势所趋
2009年09月09日 08: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今年4月的家电下乡招标中,彩电产品的最高限价由2500元提高至3500元,这给广大的平板电视制造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得更多的大尺寸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得以走向农村。然而,让业内人士感到担心的是,设立最高限价的招标形式也对一部分高于限价的产品在农村地区的销售形成了一定阻碍,相当于对欲够买这一类产品的农民消费者设立了消费门槛,部分中高端产品只能吃“闭门羹”,不利于更多更好产品的农村地区销售。

  最近,有关部委表示将着手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或将取消现行的最高限价政策,取而代之的将是采取最高补贴标准。届时,使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进一步加大,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参与热情,将更多的优质产品送下乡。

  家电下乡将拉动国内家电销量近6亿台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导致农村市场消费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仍处在较低状态。我国于2007年开始试点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以来,通过国家补贴形式带动农民消费,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点工作,直到2009年2月,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产品由初期的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三大类产品扩展为目前的涵盖电脑、热水器、空调等七大品类产品的规模。在产品品类增加的同时,中标产品的价格也有所提升,这就为我国广大农村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预计累计实现销售6亿台(件),拉动国内消费约16000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国家电下乡的电器共销售961.01万台,销售金额达162.29亿元。根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检测数据显示,自2月份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以来,各品类产品的销售额月度增长势头明显,环比平均增长达到40%以上。其中,彩电下乡零售规模为141.09万台,占三四级市场总量的21.54%。

  大尺寸平板“挺进”三四级市场

  资料显示,自今年4月新一轮家电下乡将彩电的最高限价由之前的2500元上调至3500元以来,家电下乡市场格局顿时发生重大变化,使得更多大尺寸平板电视得以入围:32英寸、37英寸平板电视成为主流,国产品牌长虹、海信、清华同方等还推出了42英寸的平板电视;而夏普、LG等外资品牌也均有产品入围中标名录。上半年,海信、创维、长虹三大品牌占据家电下乡彩电销售前三甲,销量合计占据总量的近50%。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国家大力推广家电下乡,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直接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在更大范围内调动农民购买的积极性,真正把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启动起来。另一方面,对于各家电制造企业而言,更是帮助他们加速由城市向农村的全面迈进过程,实现家电生产、流通和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在2009年上半年关于农村消费者对家电下乡产品消费需求情况进行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承受价位逐渐提升,在有购买意向的农村消费者中,普遍能够接受中等偏上的价格水平。

  “取消限价说”更适合现阶段家电下乡推广

  有关人士在不久前举行的“2009中国家电下乡高峰论坛”上透露,财政部正在着手完善家电下乡政策,现在实行的下乡产品最高限价政策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将是最高补贴标准。这就意味着广大农村消费者在选购家电时无需受制于型号的限制,购买高端家电产品时,也可享有国家13%的优惠。

  陆刃波就此表示,适度放宽中标产品型号并引入更多中高端家电产品,也能够进一步挖掘农村市场的购买力,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意义重大。而对于“取消限价说”也有部分人士持观望态度,这主要是担心在取消了价格限制后可能出现一系列连锁问题,比如,终端价格难以有效控制;再如,农村地区缺乏消费环境的配套设施,高端家电在农村市场“无用武之地”的情况;又如,取消最高限价制约,外资品牌借助品牌和技术优势,形成对国产品牌的围攻等等。专家分析,这些方面的问题还是可以有效化解的,对于终端价格的干预工作可以由各级主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来予以实现;“村村通宽带”与“村村通电话”农村通信工作的建设、数字电视网络的全面铺设等等,可以解决“英雄无用武之地”问题;在产品构架上,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以及品牌积累,在农村市场已经占据较大的“人气”,而外资品牌在价格上的“高端”形象始终不能成为正统,即使消费者获得13%的补贴,价格优势仍不及国产品牌。 (杜鹃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