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怪银行?专家称要尊重规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怪银行?专家称要尊重规律
2009年11月02日 08:53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认为,资金供应流向优秀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主流资金必然倾心于高成长型企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自身解决资金来源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中小企业节上表示,中小企业创投基金11月即将募集,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多种融资服务正在不断推出,中小企业法律维权等各类服务平台也正发挥作用。

  但是,尽管面对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以及创业板开通,越来越多的本土PE、VC诞生,银行信贷依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等利好,不过融资困境依然让中小业者眉头紧缩,部分企业依然面临生死考验。

  陈旧的忧虑

  “融资困难,这是缠绕在中小企业主心头的陈旧忧虑。一些企业虽然具有成长潜力,但是并不能吸引到以风头或者私募股权为代表的外部资金。而银行信贷和上市融资更是成为他们的‘天方夜谭’。”10月20日,在2009国际投资苏州峰会上,一家福建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抱怨。

  这位持南方口音的董事长陈项(化名)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底开始转向内销,企业拓展各方面渠道花费了大量资金,却并未在天量信贷的春雨中受到惠及。“虽然公司副总频繁光顾银行贷款,但却频遭‘闭门羹’!”

  对此,安邦分析师陈和午认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则、管理办法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差别基本上不大,但对于小企业,不论是风险评价、贷款管理体制等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内银行由于把中小企业合并统计,上半年中小企业虽然得到了53%,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型企业得到44%,而小企业仅得到8.5%,小企业们是‘被贷款’了。不仅如此,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整体还要明显高于大企业。”

  为了筹集急救资金,陈项请求一家上海本土PE机构以求合作。但是由于自己企业难以言明特色,且中期发展计划难以实现,几近数月的闽沪往返就此消解。“只能坐吃山空,或者再向亲友融资,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企业融资是“啄食理论”的实际现象。“企业的融资一般的顺序为,自筹资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人募集资本、银行信贷、上市融资。”

  李稻葵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融资困境”并非责怪银行贷款不利的理由。因为银行将资金交给中小企业将会面临极大的风险。即便该企业发展成功,银行所取得的回报也屈指可数;倘若企业经营不善,银行则血本无归。“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筹资金解决目前的风险,不然则会被市场淘汰。”

  PE的倾向

  中小企业融资的困扰不仅在于成长性,也在于其所处的行业和经营理念。天津和光股权基金创始人余紫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投资成长型中小规模的企业,行业上有一些偏好,但不绝对。”

  这位曾任职君安证券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资深资本市场人士的个人看法是,偏好投资到一些有特点的公司。“这些公司一般具备有核心优势,难以被模仿或者抄袭。而且更强调企业核心能力可持续性,而非短线的盈利能力。”

  “我们实际上投资了三家公司,第一家是投资到仪器仪表行业,第二家是做培训,再一家就是软件。”余紫秋表示。而据记者了解,余紫秋口中的软件公司是被称为全球领先的SOA中间件厂商普元软件。

  由国开行主导的新开发联合创业投资企业和天津和光股权基金分别出资8000万元和2000万元人民币注入普元软件。被投资方董事长刘亚东告诉记者,这是普元软件自2001年创立以来,拿到的首笔第三方投资。

  据悉,创建普元软件之前,刘亚东是亚信科技(中国)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首席运营官。时值2001年,刘亚东与同伴在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徘徊在中美之间融资,但是一无所获。在经历自筹资金的阶段之后的2004年,他与同伴再次前往美国开始第二轮融资征战。“请专业的顾问公司帮我们做,走了60个风险投资公司,回来之后一分钱没有拿到。”

  这样的困境持续到了2005年,普元的亏损让刘亚东有了这样的感觉:“赔得我腿开始发软,这件事情弄得很艰苦,像红军长征一样,长征的路上,路漫漫雪茫茫,走起来很艰苦。”不过,在随后的两年中,普元意外得到了两次来自上海市政府的无息贷款,而这使这家IT企业得以喘息。

  新开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家弘告诉记者,他们看中的是普元在国内基础软件市场中的领导地位以及普元产品与技术的先进性,“还有中国未来巨大的基础软件市场的空间带给普元未来高成长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资金供应流向优秀企业原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主流资金必然倾心于高成长型企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靠自身解决资金来源。 (孙维晨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