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近期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樊纲:近期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2009年11月20日 09:2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期中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但要警惕流动性资金过剩带来的资产泡沫。”11月19日,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第七届上海理财博览会的演讲中发表了上述观点。

  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让中国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也让不少人担心政府宏观调控会留下“后遗症”,那就是通货膨胀。特别是,近来各大银行纷纷采取收紧信贷的举措顿时让市场变得敏感和担忧。

  对此,樊纲提出了不同看法。他明确指出:“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本代价或许会引发通胀等负作用,但是并不足以构成我们否定这些政策的理由。”

  “经济学讲究的是‘机会成本’,在执行任何一项政策前都要考量其付出代价的多寡。如果不采取救市政策,那么机会成本将是中国经济的大萧条。”樊纲分析到,经济大萧条意味着千百万人失业,大量企业倒闭破产,经济连续多年下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不能承受的打击,国民经济可能就此一蹶不振”。

  因此,相比经济大萧条,可能出现的通胀并没有这么可怕。樊纲认为,如果付点通胀的代价能够把经济托住,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来说是件好事,更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更何况,短期内,中国不会发生通胀”。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今年4月至6月CPI环比在上涨,但同比还在下降,9月CPI同比降1.2%,是中国经济从亚洲金融危机复苏后,首次出现CPI连续7个月负增长。从数据上来看,通货膨胀的风险并不存在。

  事实上,与通胀风险相比,樊纲提醒记者,“我们真正将面对的风险就是资产泡沫,比如,股市,楼市价格发生‘爆炸’,资金的冲击产生大幅度上涨,引发市场泡沫。”樊纲进一步指出,“美国低利率导致全球资金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很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经济动荡,这对于中国而言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我们从历史中不难发现,通货膨胀并非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樊纲告诉记者,资本的风险和泡沫才应该引起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流动性才是问题的关键”。(张颖 实习生 刘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