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专家学者话加息:通胀预期影响或成分歧焦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各方专家学者话加息:通胀预期影响或成分歧焦点
2010年03月30日 1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发 吕建设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3月30日电 综合报道,近期众多专家又展开关于加息的讨论,但专家学者对于加息的观点并不一致,央行日前召集一些专家进行研讨也未得到统一结论,而观点明确的两方分歧焦点主要是通胀及通胀预期的影响。央行将在今天下午召开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加息的话题更加引发各方关注。中新网为您梳理一下近期专家学者有关加息的表态,希望有所助益。

  周小川:经济刺激退出有前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美洲开发银行年会上明确表示,如果能确信经济复苏,那么部分特别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退出政策可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包括“确定经济不会出现W形复苏,即经历当前反弹后经济增长再度放缓。”他同时表示,退出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需要“先后有序”,“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财政刺激政策应最后退出。”

  朱民:央行在加息方面会非常小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3月25日在“瑞信亚洲投资论坛”上表示,3月份贷款增长将会进一步放缓,贷款的结构更加平衡。他重申,央行在加息方面会非常小心,必须在控制通胀预期的同时,确保市场稳定及流动性充足。

  李稻葵:CPI涨幅逾3%可能加息

  新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涨幅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

  他分析,二季度我国有可能加息,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先于美国加息是否导致热钱流入,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贷款量。

  夏斌:是否加息要考虑三个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新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是否加息,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负利率问题,如果出现实质负利率,就要考虑加息;二是要考虑预期,如果3月份CPI很高,而预期后面几个月很低,负利率的趋势就是一两个月,那就不适合加息;三是要考虑中美利差水平。如果美国保持利率水平不动,中国因为加息导致热钱流入,这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周其仁:中国应率先主动退出刺激政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新晋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今年2月份曾明确表示,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经济刺激政策应该非常主动地、有步骤地和坚定地退出,让经济回到一个可靠的增长基础上。

  左小蕾:通胀水平可以承受 近期没有加息压力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日前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则明确表示,CPI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胀,目前通胀水平可以承受,近期没有加息压力。每个经济体都有个可承受的通胀水平,这个水平是跟居民收入连续在一起的,去年居民收入,农村收入增长是8.5%,城市是9.8%,那么通胀涨到2.7%,甚至涨到5%都没有关系,都是可承受的。所以现在更多的是通胀预期的管理,调节流动性。

  她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直接就能调节流动性,利率政策则要转很多弯,而且加息的动作可能会强化通胀预期。利率调整弊大于利。因此,第一季度调整利率的必要性不明显。第二季度以后,利率调整的必要性可能上升。

  王建:不要为了防通胀加息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日前则指出,经济复苏还不稳固,对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复苏势头必须倍加珍惜。如果2011年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开始露头,到2012、2013年间趋于严重,则中国经济就是今年出现某种程度的过热也不应加息。我们必须先把屋子里边的火烧旺,才能从容对抗外部严寒。

  许小年:刺激政策现在有必要加速的退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曾表示,刺激政策现在有必要加速的退出,中国金融体制没有崩溃的风险,也放贷这么多,就是制造通货膨胀。因此,加息可以马上考虑,存款的准备金率也可以继续提高。否则的话增长泡沫控制不住,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控制不住会很麻烦。(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